北大“变态心理学”串讲笔记(第二章)
第二章 心理异常的理论模型
12 心理异常的原因 (1)遗传因素 历史上最早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的是高尔登,他认为人在特质和能力方面的差异受到遗传和环境两方面的影响,它所提出的用同卵双生子研究遗传和环境因素在决定心理特点中的相对作用的方法,知道现在仍被沿用。 许多精神疾病在发病原因上,遗传因素确定有着明显的作用,基因的变异就构成了心理异常的基础。 (2)“条件反射”学说: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为心理异常提供了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解释,包括催眠时相 孤立病灶 以及实验性神经症的概念。 (3)生物化学因素:血液内的5-羟色胺(5-HT)具有保持情绪稳定的作用,如果5-HT减少,就易出现情绪波动。 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升高就会出现情绪高涨(燥狂状态),反之就会出现情绪低落(抑郁状态)。 (4) 素质因素:很多精神疾病患者看来与脑损伤或其他的躯体疾患无关,器质病因论者认为精神疾患与病人的素质有关。 一般认为脑损伤或其它生物躯体性损伤,可能不是所有神经症、精神病和人格障碍的直接原因; 13 心理异常的治疗方法 (1)其中一种被称为“革命性”的治疗技术就是电休克治疗(ECT),并且至今仍被广泛采用,ECT就是将电流通过大脑使人产生暂时的休克,这种治疗通常能使病人的机能迅速恢复正常。 (2)从50年代起,化学药物的使用开始进入精神卫生领域,并且不断有新的药物投入使用,特别是对严重心理异常的治疗更离不开化学药物。 14 心理异常的心理动力学模型 追溯心理异常的心理方面原因是从弗洛伊德开始的,心理异常的过程模型特别强调动力因素的重要性,也就是说,正常和变态人格都是意识与无意识欲望驱动,或本能矛盾冲突的结果。 (1)弗洛伊德的基本理论要点 A 他认为人类本能有两种:一为性本能,一为攻击本能。在性本能背后有一种潜在的力量,称为“力必多”,它对人的行为具有推动作用。 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力必多投射到不同的区域,称为性感带或敏感区,并标志着心理发展的不同阶段,如果在每个发展阶段出现危机,而父母又不能正确处理的话,就有可能出现许多不同的变态。 弗洛伊德认为“压抑作用”是心理活动的重要机制之一。 B 他把心理分为三部分:意识,即当前注意所及的心理活动领域。 前意识,即当前未被注意,但一经提及可想到的心理活动领域。 无意识,即受到压抑、隐藏很深的心理活动领域。 C 他把人格结构分为三部分:处于无意识最深层有一个“本我”,是行为动力的源泉,它追求直接的满足,遵循“快乐原则”。 意识中有“自我”,它是从无意识中产生的,指导行为采取社会允许方式满足本我的需要。 还有一个“超我”,代表良心或道德力量,对自我起监察作用,不让其有越轨行为,否则就给予惩罚。 (2)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观点 A 自我是组织心理活动的中心,是最系统的概念。 B 着眼点在于价值和个人成长。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特别强调价值和价值选择过程在指导行为以及寻求有意义的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意义。 根据人本主义观点,心理异常从根本上说是个人成长和朝向健康的自然倾向的中断或歪曲,引起这种中断或歪曲的因素包括以下一种或几种。1 自我防御机制的过分使用使得个体逐渐脱离现实。 2 不利的社会条件以及学习中的失误 3 过分的紧张应激。
相关推荐:
应激反应经历、个人内心矛盾冲突、适应不良习惯都可能诱发精神疾 病,但是这种情况只有易感或脆弱素质的人才会激发患病,躯体需要的剥夺,也会降低应激的抵抗力。
2.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实或侵权,请联系我们沟通解决。最新官方信息请以湖北省教育考试院及各教育官网为准!
湖北自考网微信公众号
随时获取自考政策、通知、公告及各类学习资料、学习方法、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