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2015年高考政治复习训练试题20
2015年湖北高考生正在紧张备考中,湖北高考网整理了2015年湖北高考政治复习训练试题,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4.(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民日报》社论指出:“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具有极大优越性的好政策、好制度。”“在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进一步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最重要的是团结和组织各族人民努力把经济搞上去。”
材料二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发展非常迅猛,经济总量、经济增速、财政收入、居民收入都有了较大增长。
(1)为什么说“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具有极大优越性的好政策、好制度”?(11分)
(2)请简要回答内蒙古自治区近年来经济发生如此大的变化的政治原因。(15分)解析: 第(1)问主要从实施民族区域自治的决定因素及意义两大角度进行回答;第(2)问要注意观点的全面性,主要从民族关系、民族政策、民族原则、宗教政策、国家的扶持与自身的努力等角度分析。
答案: (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4分)这有利于保证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保证各少数民族的平等地位、平等权利和利益,保证国家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大团结。(7分)
(2)
①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②贯彻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③巩固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④坚决贯彻落实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⑤把国家的扶持、发达地区的帮助与少数民族地区党和政府及人民的艰苦创业结合起来。(每点3分,共15分)
7.(汕头二模)2011年8月,美国总统委任对华有友善态度的华裔高官骆家辉出任驻华大使。舆论指出,骆家辉对改善中美关系可以发挥一定作用,但不可能起决定性作用。你认为,美国对华政策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
A.美国的总统制 B.美国的外交政策
C.美国的霸权主义 D.美国的国家利益解析: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因此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都是影响因素,不是决定因素。
答案:D
8.(湖北模拟)中国政府2011年9月6日发表《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指出:中国的核心利益包括“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中国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中国坚决维护自己国家核心利益。下列属于中国核心利益的是( )
①2011年9月9日,墨西哥总统卡尔德龙会见达赖
②2011年10月5日上午,13名中国船员在泰国境内被害
③2011年9月21日美方宣布总价值58.52亿美元的对台军售计划
④日本长崎海上保安部11月6日以涉嫌违反“渔业法”逮捕了一名中国渔船船长
A.
① B.
①
② C.
①
③ D.
①
③
④解析:解答本题,要抓住材料中提供的关键信息,中国的核心利益包括“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中国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①
③侵犯了我国主权,因此属于中国核心利益;
②
④体现的是生命权,没有上升为国家核心利益。
答案:C
9.(北京模拟)某校以“欧债危机与中国”为题组织了时政大讲堂活动。在同学们提出的观点中,合理的是( )
A.我国应运用外汇储备购买欧债,抓住时机深化双边盟友关系
B.欧盟作为影响最大的国际组织,应该承担起自己的国际责任
C.欧洲经济稳定符合我国利益,应加强合作密切双边伙伴关系
D.解决欧债问题主要是靠欧洲,国际社会不必参与解析:我国与欧洲之间有着共同的国家利益,因此欧洲经济稳定符合我国利益,应加强合作密切双边伙伴关系,C项正确;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国绝不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A项错误;联合国是当今世界影响最大的国际组织,B项错误;解决欧债问题主要是靠欧洲,但还应参与国际社会的合作,D项错误。
答案:C
11.(西安二模)2012年2月14日中午,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会见美国总统奥巴马,按商定,中美双方发布了《关于加强中美经济关系的联合情况说明》。该《说明》的发布表明( )
A.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B.国际社会需要协调国家间的利益,以促进国际关系的健康发展
C.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D.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解析:题中强调的是中美合作,故体现的是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其他三个选项本身正确,但与题意不符合。
答案:C
12.(温州模拟)2011年2月以来,中国实行海陆空联动,从动荡的利比亚共撤出3万多人。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有组织撤离海外中国公民行动,充分体现了( )
①国家尊重和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②中国坚定地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③国家切实行使独立权与自卫权
④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和国际地位提高
A.
①
②
③ B.
①
②
④ C.
②
③
④ D.
①
③
④解析:中国撤侨行动体现了我国对公民权益的维护,没有凸显与他国之间的关系,更没有涉及他国对我国主权的侵犯与干涉,故排除
③。
答案: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满分52分)
13.(26分)某校高一(2)班学生针对钓鱼岛问题,组织了一次“保卫钓鱼岛”网上声援活动。下面是他们的一些观点,请你参与。
同学甲:日本侵占我钓鱼岛,这是对中国主权的公然践踏,我们作为学生也应该行动起来,走上街头,抵制日货,销毁一切日本产品,赶走在华一切日本人。
同学乙:钓鱼岛问题属于我国主权问题,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日本公然夺我岛屿,是对整个中华民族的挑战,我们应奋起反击。打击越狠,地区就越稳定,国家发展才有更稳定的国际环境。
(1)结合同学甲的观点,谈谈你对当前反日游行现象的认识。(16分)
(2)假如你是一名外交家,请你为我国解决钓鱼岛问题提出两条合理建议。(10分)
解析:第(1)问,此题考查公民政治参与。对于示威中的违法现象,我们可以立足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以及公民政治参与的原则来分析。第(2)问,考查对国家主权的维护,面对主权受侵犯,必须坚决回击,同时可以通过国际组织进行协调。
答案:(1)
①公民反日游行体现了公民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
②政治自由都是相对的,反日游行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必须遵循法律规定。
③公民参与政治活动必须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统一。反日游行,不能损害社会和他人的合法利益。
④公民必须有序参与政治,不能干扰公务活动。销毁一切日本产品等行为违背了法律规定,破坏了社会秩序。(每点4分)
(2)
①联合国是当今世界各国活动的中心,钓鱼岛问题可以发挥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调节作用。
②提高自身实力,依法打击侵犯我国主权的行为,可以在加强政治谈判的同时,加强经济制裁、军事打击。(每点5分)
14.(26分)针对国际关系的演变,某校高三(1)班学生进行了一次有关中国外交行为的专题调研,下面是他们搜集到的资料,请你一同参与。
调研一 中印对话
2012年9月11日,第三届中国—印尼关系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两国资深外交官、知名专家学者就中国—印尼合作、当前亚太局势及其特点等议题进行讨论,并对中国—印尼友好合作以及中国—东盟关系建言献策。
(1)如果你参与了此次会议,请你为中国—印尼关系的发展提出自己的建议。(12分)
调研二 领土争端
2012年9月18日,外媒称,印尼试图于本周在联合国召集东南亚国家举行会议,此举旨在推动东南亚国家与中国围绕如何解决中国南海领土争端举行会谈。就在几周之前,东盟外长会议无果而终,因为东道主柬埔寨拒绝认可会议的联合公报。
(2)你作为一名联合国评论员,如何评价印尼的这一行为?(14分)
解析:第(1)问,考查影响国际关系的因素。推动中印关系发展,首先应该立足国家利益,其次要相互尊重双方主权。第(2)问,此题考查主权国家关系以及国际主权。印尼这一行为首先侵犯了我国主权。其次立足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从利益对立和共同利益角度来分析如何对待和处理国际关系。
答案:(1)
①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共同的国家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中印关系的发展,必须着眼于共同的国家利益。
②利益对立是国际冲突的根源,两国必须通过协商谈判的方式,和平解决两国争端。
③主权国家在维护自身主权的同时,自觉承担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的义务。(每点4分)
(2)
①主权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对外具有独立性。南海问题属于我国主权问题,印尼行为侵犯了我国领土主权。(4分)
②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印尼一切行为,都是维护自身国家利益的体现。(4分)
③任何国家在维护自身国家利益的同时,不能侵犯别国主权和安全。印尼这一行为,侵犯了我国正当国家利益,必然受到中国的反对。(3分)
④共同的利益是国际合作的基础,处理南海问题应该立足双方共同的国家利益,尊重双方正当的国家利益。(3分)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学姐学长同城考生自由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