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出高考志愿填报三大误区
高考是孩子人生的转折点,志愿填报则是这个转折点上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俗话说考得好不如报得好,选择一个适合孩子情况的学校和适合孩子学习的专业对于孩子未来的发展十分重要,所以高考志愿填报工作实在是一个考生和家长必须重视的环节。
每一个孩子都在渴望着接到录取通知书那神圣的一刻,为了那一刻,家长和孩子们等待了很长的时间,但是在每一年在高考志愿录取现场,总有很多人因为志愿填报的失误而与幸运女神失之交臂,让人不由不叹息唏嘘。
一个恰如其分的志愿往往能让许多考生得偿所愿,反之,又有多少人为之黯然神伤。且不论这样的说法是否到位,但高考志愿填报的严肃性和挑战性却不难窥见。那么,就考生志愿填报而言,主要存在的误区又有哪些呢?
误区一:瞄准热门 我的眼里只有你
09年北京考生小唐,高考结束,预估分数是600分,在志愿填报的过程中,小唐对自己的分数很自信,瞄准名牌大学、名牌专业,“咬定青山不放松”,死死盯住一个学校,一个专业,最终名落孙山,不得不选择复读。
搜学网首席架构师,《高考升学通》发明人许春强老师说,考生要客观地看待“名牌”、“热门”。考生对名牌高校不要盲从,要有主见,以平和的心态,客观估计自己的实力档次,找准可进入的位置。对待“热门”专业,考生应该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不盲从,要明确专业的“热”与“冷”是相互转化的,而且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只要考生加强风险意识,遵循填报志愿的规律,借鉴成功经验,提高自己的判断能力,科学、合理地填报高考志愿,就一定能把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误区二:盲目迷信分数 忽略大小年
所谓“大年”就是指某学校或专业在某年内特别火,报考人数特别多,分数线也就水涨船高了,这年就是它的“大年”。而“小年”正好相反,由于报考人数少,分数线降低。
一般来说,“大年”、“小年”是相隔一年或两年交替出现的。因为如果前一年某校或某专业分数特别高,当年报考的学生会担心不被录取而纷纷改报其他学校或专业,从而导致报考人数减少,分数线降低。而后一年的考生看到这一年分数低,则都集中到这里来,分数线自然又会升高,以此循环往复。
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可关注“大年”、“小年”的动向,参考几年来这个学校的录取比例的改变趋势,尽量避免去挤太窄的“独木桥”。
许春强老师特别提醒说,参考往年录取分数线填报志愿时,不能单纯看绝对分,而要看录取分数线和每批控制线之间的差值。因为高考试卷的难易程度每年都在变,所以分数高的年份不一定难考,简单地参考往年的绝对分数会误导志愿填报。
误区三:不了解要求,盲目填报
2009年北京理工类考生小张从小喜欢航海,他通过几次模拟考试成绩分析,发现达到一所大学的船舶驾驶专业的分数线应该问题不大,于是他把这所院校填在第一志愿并将自己喜欢的专业填为第一专业。可他却忽视了自己戴着小瓶底似的眼镜的现实,于是录取结果自然让他很失望,虽然分数达到要求,但因为他裸眼视力不达要求而未被该校该专业录取,被录取到自己随意填写的第二专业。
小张的错误主要在于没有做到知彼。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必须要搜集大量的相关信息,在为自己准确定位和初步圈定几所高校后,需要查询这些高校在本省(区市)的历年录取分数、高校简介和招生计划、招生章程、本省(区市)各录取批次的分数线等。
在这些资料中,合理利用高校的招生章程是关键。高等院校的招生章程是高等学校向社会公布有关信息的有效形式,是高等学校开展招生工作、录取新生的重要依据。考生在填报志愿前,一定要全面了解高等学校的情况,重点对招生章程的内容进行研究;
了解高校的录取原则,做到“心里有数”,避免盲目填报。高校招生章程的内容一般应包括:高等学校的名称、校址、层次、办学类型、高考语种的要求、男女比例、录取原则、接收非第一志愿考生原则以及对有特长学生的录取原则等等。也就是所有的对考生非常重要的录取原则以及部分专业的特殊要求都应该会在招生章程内体现,考生需要认真研读。
笔者遗憾的发现在往年高考志愿填报的过程中,这三种错误每年都多次提起,但是每年还是有很多考生犯下同样的错误。志愿的填报过称是一个科学的有条理的系统的工程,包含着很多的技巧和方法。
已经帮助100万考生成功填报志愿的《高考升学通》09年新版全新上市。作为《高考升学通》发明人许春强老师认为:“《高考升学通》倡导正确收集和参考有效的报考信息,科学填报高考志愿,避免“蒙”、“碰”、“猜”的现象。此次最新发布的《高考升学通》属于最新的升级版本,志愿智能指导卡,报考信息查询卡、专业选择测评卡,三种卡系全面解决填报志愿的的三类代表性问题,让报考更准确,使用更轻松。”
上一篇:湖北不同类型的高校录取体制的区别
下一篇:平行志愿的利与弊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学姐学长同城考生自由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