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学习笔记(6)
第十章 环境标准
1 环境标准的概念和性质P153
环境标准的概念★,是国家为了维护环境质量、控制污染,从而保护人群健康、社会财富和生态平衡,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各种技术规范的总称。环境标准是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中一个独立、特殊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一般地说,环境标准是肯有法律性质的技术规范。
环境标准的性质★
⑴环境标准具有规范性。
⑵环境标准具有法律的约束力。
⑶环境标准的制定像样法规一样,要经授权由有关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制定和颁发。
2 环境标准的作用P154○
⑴环境标准是制定国家环境计划和规划的主要依据。
⑵环境标准是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制定与实施的重要基础与依据。
⑶环境标准是国家环境与资源管理的技术基础。
3 环境标准体系及其制定(本章重点P155)
体系:两级三类(目前改为两级五类,但考试以书为准)
三类,是指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环境基础标准和方法标准三类。
两级,是指我国环境标准分为国家级和地方级两级。地方级,实际上是省级。
环境质量标准概念○
以维护一定的环境质量,保护人群健康、社会财富和促进生态良性循环为目标,规定环境中各类有害物质(或因素)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的容许含量,叫做环境质量标准。反映了人群、动植物和生态系统对环境质量的综合要求,也标志着在一定时期国家为控制污染在技术上和经济上可能达的水平。体现环境目标的要求,是评价环境是否受到污染和制订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依据。
污染物排放标准概念○
为了实现国家的环境目标和环境质量标准,对污染源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的浓度和数量所作的限量规定就是污染物排放标准。
环保基础标准和方法标准就是为制定环境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需要遵守的具有指导意义的符号、指南、导则以及关于抽样、分析、试验、监测的方法,是制定环境标准所依据的工作规范。
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
⑴国家级环境标准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制定、审批、颁布和废止。
⑵地方级环境标准,就环境质量标准而言,省级人民政府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环境标准,报国家环保总局备案;
⑶对于污染物排放标准,省级人民政府可以对国家排放标准中已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排放标准的地方排放标准。
⑷向已有地方标准的区域排放污染物的,应当执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⑸环保基础标准和环保方法标准,则只有国家级而无地方级,全国统一执行国家标准。
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国家级标准一般是按照环境要素分成大气、水质、土壤、噪声等环境质量标准。
环境基准的概念△是指在一定环境中,污染物对人体或生物没有任何不良影响的最大剂量或者说对人体和生物产生不良影响的最小剂量。是制定环境质量标准的客观的科学依据。
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主要以实现环境质量标准为目标,从而保护人群健康和生态良性循环。
浓度标准与总量控制标准的关系P158△
以技术和经济可行性为根据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常以浓度标准来表示,一般称为“浓度”标准。以环境特点决定的排放标准常以“总量限额”来表示,称为“总量控制”。
通常情况下,实行总量控制才能达到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
环境标准的制定的依据(了解)P157略
环境质量标准必须以科学实验和调查取得的科学数据,即“环境基准”作为确定环境质量标准的客观依据。
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定的依据(了解)P157略(以技术和经济可行性为根据,常以浓度标准来表示,一般称为“浓度标准”。)
4 环境标准的法律意义P158△
⑴环境质量标准是确认环境是否已被污染的根据。
⑵污染物排放标准是确认某排污行为是否合法的根据。(注意)
很多国家在法律上都规定:超标排污为违法甚至犯罪行为,要承担一系列法律后果(我国并未明确规定超标排污为违法行为,只规定收取超标排污费,或者限期治理。逾期不治理、弃置防污设施而超标排污或造成污染事故时才承担违法责任)。
⑶环境基础标准和环境方法标准是环境纠纷中确认各方出示的证据是否是合法证据的根据。
必须掌握的概念
⑴环境标准,是国家为了维护环境质量、控制污染,从而保护人群健康、社会财富和生态平衡,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各种技术规范的总称。环境标准是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中一个独立、特殊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⑵环境质量标准,以维护一定的环境质量,保护人群健康、社会财富和促进生态良性循环为目标,规定环境中各类有害物质(或因素)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的容许含量,叫做环境质量标准。
⑶污染物排放标准,为了实现国家的环境目标和环境质量标准,对污染源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的浓度和数量所作的限量规定就是污染物排放标准。
⑷环保基础标准和环境方法标准,就是为了制定环境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需要遵守的具有指导意义的符号、指南、导则以及关于抽样、分析、试验、监测的方法。
⑸环境基准标准是指在一定环境中,污染物对人体或生物没有任何不良影响的最大剂量或者说对人体和生物产生不良影响的最小剂量。
⑹浓度标准以技术和经济可行性为根据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常以浓度标准来表示,一般称为“浓度”标准。
⑺总量标准,以环境特点决定的排放标准常以“总量限额”来表示,称为“总量控制”。
第十一章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法律责任(第一编重中之重)★
非常重要,每年必考,案例准备
1 概述
追究违法者的法律意义
⑴当前,环境污染与破坏行为造成的危害已经达到了十分严重的程度。
⑵在环境保护领域普遍存在一些严重妨碍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实施的因素。
⑶因此,重视和研究追究违法者的法律责任问题,健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法律责任制度,是保障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有效实施的重要问题之一。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责任制度的特点
㈠法律责任主体
是指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在其实施加害或违法行为时,应承担一定法律责任者。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责任的主体具有广泛性的特点。(凡是对环境和资源进行开发利用者,或者对环保负有监督、管理职责者,都可能成为法律责任的主体。包括: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其他社会组织、公职人员和公民。通常情况下,从事建设、开发、生产活动的工矿企业,以法人的形式成为最多的法律责任主体。)
㈡法律责任的客体
法律责任的客体,是指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中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亦即在实施违法活动时所指向的对象。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责任的客体一般包括行为和物两种。
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物,是指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的对象,可能成为违法行为指向的对象。这里包括一切人们可以控制、支配和具有环境功能的自然物和劳动创造的物质财富。
环境违法行为,同一般违法行为如民事、刑事相比较有一个重要特点,即一般违法行为多为一次性的,屡犯是少数情况,而惩罚也是一次性的。环境违法行为则往往具有持续性和反复性的特点,惩罚有的也实行连续性的惩罚,国外有“以天计罚”的规定。(注意选择题)
环境违法行为指向的物,通常表现为自然物的各种环境要素和社会财富。
㈢法律责任的主观方面
是指法律责任的主体在实施违法行为时的主观心理状态。一般分为故意和过失。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在追究某人的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时,行为人主观上具有故意或过失被视为备要条件。而当追究其民事责任时,在民法中也需要具备故意或过失要件,在环境损害引起的民事责任中,则不要求具备故意或过失要件,只要实施了危害环境的行为并造成危害后果时,即可追究其民事责任。
㈣法律责任的客观方面
法律责任的客观方面是指行为的违法性和社会危害性。任何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通常都是法律禁止的、具有违法性和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因为常常把社会危害性作为判断违法性的标准。
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中,情况则比较复杂并有一定特殊性。在特定情况下,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不能一概视为违法行为,如生产工艺未获解决而国家又需要该产品的某些企业的排污行为;某些水利工程未设过鱼设施;符合排放标准的排污行为国该地区污染源过于集中而造成环境污染等等,这些行为不视为违法性因而不承担行政责任,但可能承担民事责任和治理责任。
环境违法行为指向的物与民法保护对象的物的主要区别:(可论述)△P164
⑴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物,必须是具有价值的物;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保护的物,除社会财产外主要是指具有环境功能的自然物。
⑵某些自然物既是环境要素又是民法财产权的客体,如土地、草原、山脉、矿藏、河流等。但角度不同,民法重在保护所有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重在保护其环境功能。这些自然物都只是国家或集体拥有所有权,而不能成为个人财产的客体。
⑶还有一些作为环境要素的自然物如空气、风力、光照等,只能作为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保护的客体,而不能作为民法财产权的客体。
2 行政责任
行政责任是指违反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和国家行政法规所规定的行政义务或法律禁止事项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本节重点)△
⑴行为的违法性 即行为人实施人法律禁止的行为或违反了法律规定的义务。行为的违法性是构成行政责任的必要条件,没有违法行为,便不构成行政责任。(环保法35条至39条)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规定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可以根据不同情节,给予警告或者处以罚款:
(一)拒绝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规定行使环境
1 环境标准的概念和性质P153
环境标准的概念★,是国家为了维护环境质量、控制污染,从而保护人群健康、社会财富和生态平衡,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各种技术规范的总称。环境标准是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中一个独立、特殊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一般地说,环境标准是肯有法律性质的技术规范。
环境标准的性质★
⑴环境标准具有规范性。
⑵环境标准具有法律的约束力。
⑶环境标准的制定像样法规一样,要经授权由有关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制定和颁发。
2 环境标准的作用P154○
⑴环境标准是制定国家环境计划和规划的主要依据。
⑵环境标准是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制定与实施的重要基础与依据。
⑶环境标准是国家环境与资源管理的技术基础。
3 环境标准体系及其制定(本章重点P155)
体系:两级三类(目前改为两级五类,但考试以书为准)
三类,是指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环境基础标准和方法标准三类。
两级,是指我国环境标准分为国家级和地方级两级。地方级,实际上是省级。
环境质量标准概念○
以维护一定的环境质量,保护人群健康、社会财富和促进生态良性循环为目标,规定环境中各类有害物质(或因素)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的容许含量,叫做环境质量标准。反映了人群、动植物和生态系统对环境质量的综合要求,也标志着在一定时期国家为控制污染在技术上和经济上可能达的水平。体现环境目标的要求,是评价环境是否受到污染和制订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依据。
污染物排放标准概念○
为了实现国家的环境目标和环境质量标准,对污染源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的浓度和数量所作的限量规定就是污染物排放标准。
环保基础标准和方法标准就是为制定环境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需要遵守的具有指导意义的符号、指南、导则以及关于抽样、分析、试验、监测的方法,是制定环境标准所依据的工作规范。
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
⑴国家级环境标准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制定、审批、颁布和废止。
⑵地方级环境标准,就环境质量标准而言,省级人民政府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环境标准,报国家环保总局备案;
⑶对于污染物排放标准,省级人民政府可以对国家排放标准中已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排放标准的地方排放标准。
⑷向已有地方标准的区域排放污染物的,应当执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⑸环保基础标准和环保方法标准,则只有国家级而无地方级,全国统一执行国家标准。
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国家级标准一般是按照环境要素分成大气、水质、土壤、噪声等环境质量标准。
环境基准的概念△是指在一定环境中,污染物对人体或生物没有任何不良影响的最大剂量或者说对人体和生物产生不良影响的最小剂量。是制定环境质量标准的客观的科学依据。
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主要以实现环境质量标准为目标,从而保护人群健康和生态良性循环。
浓度标准与总量控制标准的关系P158△
以技术和经济可行性为根据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常以浓度标准来表示,一般称为“浓度”标准。以环境特点决定的排放标准常以“总量限额”来表示,称为“总量控制”。
通常情况下,实行总量控制才能达到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
环境标准的制定的依据(了解)P157略
环境质量标准必须以科学实验和调查取得的科学数据,即“环境基准”作为确定环境质量标准的客观依据。
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定的依据(了解)P157略(以技术和经济可行性为根据,常以浓度标准来表示,一般称为“浓度标准”。)
4 环境标准的法律意义P158△
⑴环境质量标准是确认环境是否已被污染的根据。
⑵污染物排放标准是确认某排污行为是否合法的根据。(注意)
很多国家在法律上都规定:超标排污为违法甚至犯罪行为,要承担一系列法律后果(我国并未明确规定超标排污为违法行为,只规定收取超标排污费,或者限期治理。逾期不治理、弃置防污设施而超标排污或造成污染事故时才承担违法责任)。
⑶环境基础标准和环境方法标准是环境纠纷中确认各方出示的证据是否是合法证据的根据。
必须掌握的概念
⑴环境标准,是国家为了维护环境质量、控制污染,从而保护人群健康、社会财富和生态平衡,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各种技术规范的总称。环境标准是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中一个独立、特殊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⑵环境质量标准,以维护一定的环境质量,保护人群健康、社会财富和促进生态良性循环为目标,规定环境中各类有害物质(或因素)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的容许含量,叫做环境质量标准。
⑶污染物排放标准,为了实现国家的环境目标和环境质量标准,对污染源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的浓度和数量所作的限量规定就是污染物排放标准。
⑷环保基础标准和环境方法标准,就是为了制定环境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需要遵守的具有指导意义的符号、指南、导则以及关于抽样、分析、试验、监测的方法。
⑸环境基准标准是指在一定环境中,污染物对人体或生物没有任何不良影响的最大剂量或者说对人体和生物产生不良影响的最小剂量。
⑹浓度标准以技术和经济可行性为根据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常以浓度标准来表示,一般称为“浓度”标准。
⑺总量标准,以环境特点决定的排放标准常以“总量限额”来表示,称为“总量控制”。
第十一章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法律责任(第一编重中之重)★
非常重要,每年必考,案例准备
1 概述
追究违法者的法律意义
⑴当前,环境污染与破坏行为造成的危害已经达到了十分严重的程度。
⑵在环境保护领域普遍存在一些严重妨碍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实施的因素。
⑶因此,重视和研究追究违法者的法律责任问题,健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法律责任制度,是保障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有效实施的重要问题之一。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责任制度的特点
㈠法律责任主体
是指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在其实施加害或违法行为时,应承担一定法律责任者。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责任的主体具有广泛性的特点。(凡是对环境和资源进行开发利用者,或者对环保负有监督、管理职责者,都可能成为法律责任的主体。包括: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其他社会组织、公职人员和公民。通常情况下,从事建设、开发、生产活动的工矿企业,以法人的形式成为最多的法律责任主体。)
㈡法律责任的客体
法律责任的客体,是指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中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亦即在实施违法活动时所指向的对象。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责任的客体一般包括行为和物两种。
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物,是指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的对象,可能成为违法行为指向的对象。这里包括一切人们可以控制、支配和具有环境功能的自然物和劳动创造的物质财富。
环境违法行为,同一般违法行为如民事、刑事相比较有一个重要特点,即一般违法行为多为一次性的,屡犯是少数情况,而惩罚也是一次性的。环境违法行为则往往具有持续性和反复性的特点,惩罚有的也实行连续性的惩罚,国外有“以天计罚”的规定。(注意选择题)
环境违法行为指向的物,通常表现为自然物的各种环境要素和社会财富。
㈢法律责任的主观方面
是指法律责任的主体在实施违法行为时的主观心理状态。一般分为故意和过失。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在追究某人的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时,行为人主观上具有故意或过失被视为备要条件。而当追究其民事责任时,在民法中也需要具备故意或过失要件,在环境损害引起的民事责任中,则不要求具备故意或过失要件,只要实施了危害环境的行为并造成危害后果时,即可追究其民事责任。
㈣法律责任的客观方面
法律责任的客观方面是指行为的违法性和社会危害性。任何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通常都是法律禁止的、具有违法性和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因为常常把社会危害性作为判断违法性的标准。
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中,情况则比较复杂并有一定特殊性。在特定情况下,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不能一概视为违法行为,如生产工艺未获解决而国家又需要该产品的某些企业的排污行为;某些水利工程未设过鱼设施;符合排放标准的排污行为国该地区污染源过于集中而造成环境污染等等,这些行为不视为违法性因而不承担行政责任,但可能承担民事责任和治理责任。
环境违法行为指向的物与民法保护对象的物的主要区别:(可论述)△P164
⑴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物,必须是具有价值的物;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保护的物,除社会财产外主要是指具有环境功能的自然物。
⑵某些自然物既是环境要素又是民法财产权的客体,如土地、草原、山脉、矿藏、河流等。但角度不同,民法重在保护所有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重在保护其环境功能。这些自然物都只是国家或集体拥有所有权,而不能成为个人财产的客体。
⑶还有一些作为环境要素的自然物如空气、风力、光照等,只能作为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保护的客体,而不能作为民法财产权的客体。
2 行政责任
行政责任是指违反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和国家行政法规所规定的行政义务或法律禁止事项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本节重点)△
⑴行为的违法性 即行为人实施人法律禁止的行为或违反了法律规定的义务。行为的违法性是构成行政责任的必要条件,没有违法行为,便不构成行政责任。(环保法35条至39条)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规定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可以根据不同情节,给予警告或者处以罚款:
(一)拒绝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规定行使环境
结束
本文标签
特别声明:1.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湖北自考网”的,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湖北自考网(www.hbzkw.com)”,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2.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实或侵权,请联系我们沟通解决。最新官方信息请以湖北省教育考试院及各教育官网为准!
2.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实或侵权,请联系我们沟通解决。最新官方信息请以湖北省教育考试院及各教育官网为准!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学习笔记(6)" 相关文章推荐
-
132025-02湖北自考英语(专升本)常用词组大全:考前必看!湖北自考英语(专升本)常用词组大全:考前必看!
-
112025-02湖北自考英语(专升本)科目常考句型解析!快来收藏!湖北自考英语(专升本)科目常考句型解析!快来收藏!
-
082025-02湖北自考卷面分如何提高?这些技巧助你多拿5分!湖北自考卷面分如何提高?这些技巧助你多拿5分!
-
082025-02湖北自考报名成功后如何学习?4个实用技巧送给你!湖北自考报名成功后如何学习?4个实用技巧送给你!
-
202025-01湖北自考大专知识点记忆法,立马点击!湖北自考大专知识点记忆法,立马点击!
-
202025-01湖北自考知识点怎么梳理?7个方法助你!湖北自考知识点怎么梳理?7个方法助你!
限时,免费获取学历提升方案
已帮助10w万+意向学历提升用户成功上岸
推荐信息
毛泽东思想概论
培训优势:课时考点精讲+刷题+冲刺,熟练应对考试题型。全程督促学习,安排好学习计划。 毛泽东思想概论...自考培训英语二
本课程既是一门语言实践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重要素质课程,它以培养学习者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为目标,使他们在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够使用英语进行有效的交流。 英语二...自考培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本书包括两个部分:自学考试大纲和基本原理。主要内容有,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发展,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社会主义社会及其进程,共产主义社会及其进程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考培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科学性、知识性以及实践性和修养性。它包罗政治、思想、道德、心理本质、学习成才和法律本质等内容,指导和回答大学生在人生、抱负、信念等方面遍及关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自考培训中国近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依据中央审定的普通高等学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编写大纲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结合自学考试的特点设计了十章,集中讲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一直到200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160多年的中国近现代历史。 中国近代史纲要...自考培训
湖北自考动态
自考热门标签
微信公众号
考试交流群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随时获取湖北省自考政策、通知、公告以及各类学习资料、学习方法、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