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贬值的国际收支效应失灵分析
[内容摘要]本文从传统理论与现实状况两方面分析了一个较为普遍的国际金融现象——货币贬值的国际收支效应失灵。本文认为,传统的国际收支调节理论对货币贬值的国际收支失灵问题有一定的解释力,但由于理论的缺陷及现实的变迁,这些解释不充分。当代货币贬值的国际收支效应失灵问题主要来自于贬值陷阱及国际游资冲击。本文指出,国际收支逆差国企图只通过货币贬值策略改善国际收支状况,很难达到预期目标。本文建议,国际收支逆差国应尽量放弃通货贬值这种低层次的价格竞争策略,采取其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改善国际收支状况。
一、问题的提出
汇率工具常用于调节一国国际收支失衡,各国政府都希望使用汇率工具使失衡的国际收支恢复平衡,特别是当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多使用本币贬值的策略,希望通过本币的贬值,一方面降低本国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增强本国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的价格竞争力,从而促进出口,增加出口额,另一方面,提高外国进口商品在本国市场的本币价格,降低外国进口商品在本国市场的价格竞争力,从而减少进口。总之,通过本币汇率的下调扩大出口,缩减进口,使贸易收支以至国际收支逆差缩小,恢复平衡,甚至出现顺差。
然而,本来应该顺理成章的事情,具体操作起来,却发现往往事与愿违。本币的贬值并没有及时或者根本没有改善国际收支状况,甚至恶化国际收支。加大了一国的国际收支逆差,我们称这种现象为货币贬值的国际收支效应失灵。
货币贬值的国际收支效应失灵现象历来就存在,但近年显得尤为突出。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中,象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新加坡、韩国等国的货币贬值均在30%—70%之间,贬值幅度之大实属罕见。然而,这些国家的国际收支却在相当长时期内没有得到根本改善,近年俄罗斯金融危机,土耳其金融危机,巴西金融危机,阿根廷金融危机,这些国家的货币也严重贬值,但货币贬值的国际收支改善效应却不明显。与此相反,中国顶住1997年东南亚的金融风暴冲击,坚持人民币不贬值,实际上人民币汇率还稳中有升,但我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却一年好过一年,外汇储备连年增长,从1997年底的不足1400亿美元增长到2002年底超过2500亿美元。汇率贬值效应为什么失灵,人民币不贬值国际收支盈余反倒增加,这一问题值得大家认真探讨。
二、传统国际收支调节理论对失灵问题的解释
国际收支调节理论作为国际金融理论的重要组成部份,它研究国际收支的决定因素,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及消除失衡的调节措施等问题。国际收支调节理论历来得到经济学家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他们分别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来探讨国际收支从失衡恢复到平衡的条件,并提出各自不同的解决国际收支失衡问题的政策主张,其中以弹性分析法、货币分析法、吸收分析法、结构分析法最具代表性。
尽管各种国际收支调节理论大多没有专门探讨货币贬值的国际收支效应失灵问题,但各种不同的国际收支调节理论对运用本币贬值措施改善国际收支均探讨了应具备的条件,或前提条件或假设条件,当这些假设不成立或前提不满足时,其结论便会出现偏差,也就是“失灵”问题。对当代货币贬值调节国际收支效应失灵问题的研究,我们发现,因为这些假设不成立或前提不满足,作为解释变量能解释一些失灵问题发生发展的原因。
(一)弹性分析法
弹性分析法是英国剑桥大学教授琼·罗宾逊根据马歇尔的微观经济学及局部均衡分析方法研究国际收支调节特别是货币贬值改善一国国际收支的条件的理论,是最直接研究本币贬值的国际收支效应理论。
弹性分析法的基本结论是:要通过本币贬值改善国际收支状况,必须满足马歇尔一勒纳条件(Marshall—Lernercondition),即本国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Ex)与本国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Em)之和要大于1,也就是:Em+Ex>1
弹性分析法还有一些假设条件,与弹性本身有关的包括本国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无穷大。从弹性分析法寻找一国货币贬值不能改善一国国际收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出口商品的国际市场需求弹性不足,本国出口商品的需求变动率小于本币的贬值率,本币的贬值即本国出口商品国际市场外币价格的下降,不能刺激国际市场对本国出口商品足够的需求欲望,形不成实际出口的相应扩张,或出口量有扩张,但出口额没有增长。
2.进口商品的国内需求弹性不足,本国进口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小于本币的贬值率,即由于本币贬值造成的外国进口商品在国内市场价格的上涨并不能阻止国内市场对外国进口商品的需求,形不成实际进口的相应缩减。
3.本国出口商品供给弹性的有限,造成本国出口商品即使有足够大的国际市场需求,而出口商品供给不足,形成缺口,约束了通过本币贬值改善国际收支的水平。
分析研究当代国际市场,竞争激烈,供给过剩,加上进口限额、进口许可证等非关税壁垒,造成需求弹性不足,贬值国进口的多为高技术的生产设备或紧俏的生活必需品,对价格的上涨反应不灵敏,由于产业结构难以调整或闲置资源特别是资本有限,又难以形成足够的本国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大,汇率变动的国际收支效应失灵便难以避免。
(二)货币分析法
货币分析法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经济学家罗纳特·蒙代尔及哈里·约翰逊等人运用货币主义学说研究调节国际收支问题的理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接受和采用的主要理论即是货币分析法。
货币分析法的基本方程式是:
R=MD—D
式中,日表示来自国外的货币供应基数,MD表示国内名义货币的需求量,D表示国内的名义货币供应量。日为正数表示国际收支顺差,R为负数表示国际收支逆差。
这个方程式告诉我们,国际收支逆差,实际上就是国内的名义货币供应量超过了国内名义货币需求量,因此,国际收支是一种货币现象。
在分析汇率贬值对一国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作用时,货币分析法认为,货币贬值首先会提高贸易商品的国内价格,并通过贸易商品与非贸易商品的替代作用,使非贸易商品的价格也会提高,物价水平的提高将意味着实际货币余额的下降,从而导致对名义货币余额需求的增加,在货币供应量不变的情况下,人们必然会通过出售商品和金融资产来满足增加的名义货币需求,从而改善国际收支状况。但是,本币贬值改善国际收支状况的效应只有在货币供应缩减或保持不变的基础上才会产生,否则,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冲抵了由本币贬值引起的名义货币需求量的增加,国际收支将得不到改善甚至会更加恶化。
货币分析法关于货币贬值改善国际收支状况提出的政策建议,实际上是紧缩银根、紧缩需求,紧缩银根常常会带来经济萧条,也就是以牺牲经济增长来换取国际收支平衡。尽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开出了削减政府预算,东南亚金融危机中,贬值国大都没有完全采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议,政府没有严格地限制货币发行,更使货币供给冲抵了货币贬值的国际收支效应,这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尤其如是。
(三)吸收分析法
吸收分析法是由西德尼·亚历山大等经济学家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以凯恩斯宏观经济学为基础的国际收支调节理论,这一理论从凯恩斯的国民收入方程式入手,研究总收入与总支出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主张。
吸收分析法的基本方程式是:
B=Y—A
式中,B表示国际收支差额,Y表示国民收入,A表示总吸收,即一国的消费与投资之和。这一等式告诉我们,当国民收入大于总吸收时,国际收支为顺差,当国民收入小于总吸收时,国际收支为逆差,当国民收入等于总吸收时,国际收支为平衡状态。
吸收分析法从宏观经济的整体角度来考察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这一理论认为、一国货币贬值要起到改善国际收支的作用,必须有闲置资源的存在,只有存在闲置资源时,贬值后闲置资源流入出口,产品生产部门,出口才能扩大。其次,出口扩张引起国民收入增长,贬值才能最终改善国际收支,并且,边际吸收倾向应小于100%,贬值时增加的国民收入才会大于总吸收,国际收支才能改善。吸收分析法还提出了自己的政策搭配方案来解决国际收支失衡问题,如存在闲置资源,采用货币贬值政策与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搭配,如不存在闲置资源,则采用货币贬值政策与紧缩性财政货币政策搭配,用货币贬值的办法来改善国际收支。
吸收分析法的原理告诉我们,闲置资源的存在是货币贬值改善国际收支状况的重要条件,但分析近几年汇率贬值国家特别是东南亚国家的实际状况,资本短缺的“瓶颈”效应是导致货币贬值国际收支效应失灵的重要原因。尽管金融危机中,伴随汇率下跌,导致生产衰退形成工人失业,但与汇率下跌同时出现的是大量资本外流,劳动力资源闲置与资本短缺同时并存,资本的短缺限制了闲置资源的利用,形不成新的生产能力来增加国民收入,同时,本应紧缩由消费与投资形成的总吸收却难以缩减,很难保证边际吸收倾向小于100%,因此,尽管货币贬值,也改善不了国际收支状况。
(四)结构分析法
结构分析法是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的从经济增长的供给方面研究导致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及相应政策主张的理论。结构分析法指出,国际收支逆差尤其是长期性的国际收支逆差,既可以是长期性的过度需求所致,也可能是长期性的供给不足所致,而长期性供给不足的原因往往是经济结构失衡。
结构分析法指出,引起国际收支逆差的长期性供给不足有以下表现形式:(1)经济结构老化,经济结构不能适应世界市场的变化、使原来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商品失去竞争力;(2)经济结构单一,表现为单一的出口商品或出口行业,(3)经济结构落后,出口商品对收入的弹性低却对价格的弹性高。进口商品对收入的弹性高而对价格的弹性低,本国经济的增长不能拉动出口,而外国的经济增长却会导致进口的增长。因此,结构分析法主张国际收支的调节政策的重点应放在改善经济结构和加速经济发展方面,结构分析法还认为,单纯的货币贬值实际上根本不能解决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长期性的国际收支逆差问题。
大多数东南亚国家经济起飞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发达国
一、问题的提出
汇率工具常用于调节一国国际收支失衡,各国政府都希望使用汇率工具使失衡的国际收支恢复平衡,特别是当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多使用本币贬值的策略,希望通过本币的贬值,一方面降低本国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增强本国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的价格竞争力,从而促进出口,增加出口额,另一方面,提高外国进口商品在本国市场的本币价格,降低外国进口商品在本国市场的价格竞争力,从而减少进口。总之,通过本币汇率的下调扩大出口,缩减进口,使贸易收支以至国际收支逆差缩小,恢复平衡,甚至出现顺差。
然而,本来应该顺理成章的事情,具体操作起来,却发现往往事与愿违。本币的贬值并没有及时或者根本没有改善国际收支状况,甚至恶化国际收支。加大了一国的国际收支逆差,我们称这种现象为货币贬值的国际收支效应失灵。
货币贬值的国际收支效应失灵现象历来就存在,但近年显得尤为突出。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中,象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新加坡、韩国等国的货币贬值均在30%—70%之间,贬值幅度之大实属罕见。然而,这些国家的国际收支却在相当长时期内没有得到根本改善,近年俄罗斯金融危机,土耳其金融危机,巴西金融危机,阿根廷金融危机,这些国家的货币也严重贬值,但货币贬值的国际收支改善效应却不明显。与此相反,中国顶住1997年东南亚的金融风暴冲击,坚持人民币不贬值,实际上人民币汇率还稳中有升,但我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却一年好过一年,外汇储备连年增长,从1997年底的不足1400亿美元增长到2002年底超过2500亿美元。汇率贬值效应为什么失灵,人民币不贬值国际收支盈余反倒增加,这一问题值得大家认真探讨。
二、传统国际收支调节理论对失灵问题的解释
国际收支调节理论作为国际金融理论的重要组成部份,它研究国际收支的决定因素,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及消除失衡的调节措施等问题。国际收支调节理论历来得到经济学家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他们分别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来探讨国际收支从失衡恢复到平衡的条件,并提出各自不同的解决国际收支失衡问题的政策主张,其中以弹性分析法、货币分析法、吸收分析法、结构分析法最具代表性。
尽管各种国际收支调节理论大多没有专门探讨货币贬值的国际收支效应失灵问题,但各种不同的国际收支调节理论对运用本币贬值措施改善国际收支均探讨了应具备的条件,或前提条件或假设条件,当这些假设不成立或前提不满足时,其结论便会出现偏差,也就是“失灵”问题。对当代货币贬值调节国际收支效应失灵问题的研究,我们发现,因为这些假设不成立或前提不满足,作为解释变量能解释一些失灵问题发生发展的原因。
(一)弹性分析法
弹性分析法是英国剑桥大学教授琼·罗宾逊根据马歇尔的微观经济学及局部均衡分析方法研究国际收支调节特别是货币贬值改善一国国际收支的条件的理论,是最直接研究本币贬值的国际收支效应理论。
弹性分析法的基本结论是:要通过本币贬值改善国际收支状况,必须满足马歇尔一勒纳条件(Marshall—Lernercondition),即本国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Ex)与本国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Em)之和要大于1,也就是:Em+Ex>1
弹性分析法还有一些假设条件,与弹性本身有关的包括本国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无穷大。从弹性分析法寻找一国货币贬值不能改善一国国际收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出口商品的国际市场需求弹性不足,本国出口商品的需求变动率小于本币的贬值率,本币的贬值即本国出口商品国际市场外币价格的下降,不能刺激国际市场对本国出口商品足够的需求欲望,形不成实际出口的相应扩张,或出口量有扩张,但出口额没有增长。
2.进口商品的国内需求弹性不足,本国进口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小于本币的贬值率,即由于本币贬值造成的外国进口商品在国内市场价格的上涨并不能阻止国内市场对外国进口商品的需求,形不成实际进口的相应缩减。
3.本国出口商品供给弹性的有限,造成本国出口商品即使有足够大的国际市场需求,而出口商品供给不足,形成缺口,约束了通过本币贬值改善国际收支的水平。
分析研究当代国际市场,竞争激烈,供给过剩,加上进口限额、进口许可证等非关税壁垒,造成需求弹性不足,贬值国进口的多为高技术的生产设备或紧俏的生活必需品,对价格的上涨反应不灵敏,由于产业结构难以调整或闲置资源特别是资本有限,又难以形成足够的本国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大,汇率变动的国际收支效应失灵便难以避免。
(二)货币分析法
货币分析法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经济学家罗纳特·蒙代尔及哈里·约翰逊等人运用货币主义学说研究调节国际收支问题的理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接受和采用的主要理论即是货币分析法。
货币分析法的基本方程式是:
R=MD—D
式中,日表示来自国外的货币供应基数,MD表示国内名义货币的需求量,D表示国内的名义货币供应量。日为正数表示国际收支顺差,R为负数表示国际收支逆差。
这个方程式告诉我们,国际收支逆差,实际上就是国内的名义货币供应量超过了国内名义货币需求量,因此,国际收支是一种货币现象。
在分析汇率贬值对一国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作用时,货币分析法认为,货币贬值首先会提高贸易商品的国内价格,并通过贸易商品与非贸易商品的替代作用,使非贸易商品的价格也会提高,物价水平的提高将意味着实际货币余额的下降,从而导致对名义货币余额需求的增加,在货币供应量不变的情况下,人们必然会通过出售商品和金融资产来满足增加的名义货币需求,从而改善国际收支状况。但是,本币贬值改善国际收支状况的效应只有在货币供应缩减或保持不变的基础上才会产生,否则,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冲抵了由本币贬值引起的名义货币需求量的增加,国际收支将得不到改善甚至会更加恶化。
货币分析法关于货币贬值改善国际收支状况提出的政策建议,实际上是紧缩银根、紧缩需求,紧缩银根常常会带来经济萧条,也就是以牺牲经济增长来换取国际收支平衡。尽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开出了削减政府预算,东南亚金融危机中,贬值国大都没有完全采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议,政府没有严格地限制货币发行,更使货币供给冲抵了货币贬值的国际收支效应,这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尤其如是。
(三)吸收分析法
吸收分析法是由西德尼·亚历山大等经济学家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以凯恩斯宏观经济学为基础的国际收支调节理论,这一理论从凯恩斯的国民收入方程式入手,研究总收入与总支出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主张。
吸收分析法的基本方程式是:
B=Y—A
式中,B表示国际收支差额,Y表示国民收入,A表示总吸收,即一国的消费与投资之和。这一等式告诉我们,当国民收入大于总吸收时,国际收支为顺差,当国民收入小于总吸收时,国际收支为逆差,当国民收入等于总吸收时,国际收支为平衡状态。
吸收分析法从宏观经济的整体角度来考察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这一理论认为、一国货币贬值要起到改善国际收支的作用,必须有闲置资源的存在,只有存在闲置资源时,贬值后闲置资源流入出口,产品生产部门,出口才能扩大。其次,出口扩张引起国民收入增长,贬值才能最终改善国际收支,并且,边际吸收倾向应小于100%,贬值时增加的国民收入才会大于总吸收,国际收支才能改善。吸收分析法还提出了自己的政策搭配方案来解决国际收支失衡问题,如存在闲置资源,采用货币贬值政策与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搭配,如不存在闲置资源,则采用货币贬值政策与紧缩性财政货币政策搭配,用货币贬值的办法来改善国际收支。
吸收分析法的原理告诉我们,闲置资源的存在是货币贬值改善国际收支状况的重要条件,但分析近几年汇率贬值国家特别是东南亚国家的实际状况,资本短缺的“瓶颈”效应是导致货币贬值国际收支效应失灵的重要原因。尽管金融危机中,伴随汇率下跌,导致生产衰退形成工人失业,但与汇率下跌同时出现的是大量资本外流,劳动力资源闲置与资本短缺同时并存,资本的短缺限制了闲置资源的利用,形不成新的生产能力来增加国民收入,同时,本应紧缩由消费与投资形成的总吸收却难以缩减,很难保证边际吸收倾向小于100%,因此,尽管货币贬值,也改善不了国际收支状况。
(四)结构分析法
结构分析法是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的从经济增长的供给方面研究导致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及相应政策主张的理论。结构分析法指出,国际收支逆差尤其是长期性的国际收支逆差,既可以是长期性的过度需求所致,也可能是长期性的供给不足所致,而长期性供给不足的原因往往是经济结构失衡。
结构分析法指出,引起国际收支逆差的长期性供给不足有以下表现形式:(1)经济结构老化,经济结构不能适应世界市场的变化、使原来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商品失去竞争力;(2)经济结构单一,表现为单一的出口商品或出口行业,(3)经济结构落后,出口商品对收入的弹性低却对价格的弹性高。进口商品对收入的弹性高而对价格的弹性低,本国经济的增长不能拉动出口,而外国的经济增长却会导致进口的增长。因此,结构分析法主张国际收支的调节政策的重点应放在改善经济结构和加速经济发展方面,结构分析法还认为,单纯的货币贬值实际上根本不能解决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长期性的国际收支逆差问题。
大多数东南亚国家经济起飞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发达国
结束
本文标签
特别声明:1.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湖北自考网”的,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湖北自考网(www.hbzkw.com)”,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2.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实或侵权,请联系我们沟通解决。最新官方信息请以湖北省教育考试院及各教育官网为准!
2.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实或侵权,请联系我们沟通解决。最新官方信息请以湖北省教育考试院及各教育官网为准!
"货币贬值的国际收支效应失灵分析" 相关文章推荐
-
072023-04湖北自考会计管理本科毕业论文范文湖北自考会计管理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
062023-04湖北自考旅游管理本科毕业论文参考范文湖北自考旅游管理本科毕业论文参考范文
-
062023-04湖北自考行政管理本科毕业论文参考范文湖北自考行政管理本科毕业论文参考范文
-
062023-04湖北自考科学管理本科毕业论文参考范文湖北自考科学管理本科毕业论文参考范文
-
022023-04湖北自考毕业论文参考:物流管理范文湖北自考毕业论文参考:物流管理范文
-
012023-04湖北自考旅游管理本科毕业论文范文湖北自考旅游管理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限时,免费获取学历提升方案
已帮助10w万+意向学历提升用户成功上岸
推荐信息
-
毛泽东思想概论
培训优势:课时考点精讲+刷题+冲刺,熟练应对考试题型。全程督促学习,安排好学习计划。 毛泽东思想概论...自考培训 -
英语二
本课程既是一门语言实践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重要素质课程,它以培养学习者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为目标,使他们在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够使用英语进行有效的交流。 英语二...自考培训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本书包括两个部分:自学考试大纲和基本原理。主要内容有,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发展,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社会主义社会及其进程,共产主义社会及其进程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考培训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科学性、知识性以及实践性和修养性。它包罗政治、思想、道德、心理本质、学习成才和法律本质等内容,指导和回答大学生在人生、抱负、信念等方面遍及关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自考培训 -
中国近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依据中央审定的普通高等学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编写大纲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结合自学考试的特点设计了十章,集中讲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一直到200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160多年的中国近现代历史。 中国近代史纲要...自考培训
湖北自考动态
自考热门标签
微信公众号
考试交流群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随时获取湖北省自考政策、通知、公告以及各类学习资料、学习方法、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