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2015年高考历史考前模拟试题十四
2015年湖北高考生正在紧张备考中,湖北高考网整理了2015年湖北高考历史考前模拟试题,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2014沈阳检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失去了其对外投资的四分之一,法国失去了三分之一,而德国则失去了全部对外投资……欧洲许多工业区已遭破坏,而美国的工厂却在战时极大需求的推动下,犹如雨后春笋惊人地发展起来……欧洲已不再像在19世纪时那样,是世界的银行家和世界的工场,这两方面的领导权已转到大西洋彼岸。
战争的浩劫使欧洲人士气沮丧,失去信心。在欧洲大陆的各个地方,古老的秩序正受到怀疑和挑战。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在1919年3月的一份秘密备忘录中写道:“在反对战前形势的工人中间,存在着一种不仅是不满,而且是忿怒和反抗的强烈意识,所有现存的政治、社会和经济方面的秩序都受到了欧洲各地广大人民的怀疑。”
在这一革命的紧要关头,许多欧洲人都期待美国的威尔逊和苏俄的列宁这两位非欧洲人的指导。威尔逊的《十四点和平纲领》引起了一场民主愿望和期望的骚动。1918年12月,当威尔逊踏上欧洲血染的土地时,广大民众以发狂的热情把他当作“人类的国王”“救世主”“和平王子”来欢迎,他们贪婪地聆听着他的有关和平与安全的远景规划。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一革命的紧要关头”出现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威尔逊的远景规划及其受到欧洲民众欢迎的主要原因。
解析:本题考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背景。第(1)问,既要考虑欧洲的背景,也要考虑美国的背景;既要考虑经济方面,又要考虑政治方面;第(2)问,“规划”应该是威尔逊的《十四点和平纲领》;“原因”主要从欧洲人盼望和平的角度分析。
答案:(1)背景:经济方面:欧洲的工业遭到严重破坏,海外投资及其金融地位下降;美国攫取了金融领导权,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加强。
政治方面:人们对西欧代议制民主和自由的怀疑和不满;欧洲各国无产阶级运动的高涨;和平主义思潮的出现;美国加入英法等协约国作战并取得对德奥同盟国作战的胜利;巴黎和会即将召开。
(2)规划:《十四点和平纲领》。
原因:一战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物质损失和精神创伤,人们认识到了战争的可怕、非人道,反战和平思潮兴起;《十四点和平纲领》在某些方面反映了时代的要求和民众的愿望,同世界人民的和平呼声具有某种一致性。
2.(2014太原检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冷战期间,美国积极充当“国际警察”,遭到非西方国家的普遍谴责。但是冷战结束十多年后,兴起一种容忍、认可甚至要求美国更多干预的舆论。美国等西方国家把冷战的胜利视为西方“民主”的胜利,加紧推销西方的民主和人权思想,推动“人权国际化”和联合国“人权中心化”。西方的人道主义干预思想渗透到联合国的维和行动和制裁行动中,现行国际关系准则特别是主权原则和不干涉内政原则受到挑战。
——魏宗雷《西方“人道主义干预”理论与实践》
(1)“非西方国家”的主要类别有哪些?“非西方国家”普遍谴责美国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2)指出冷战结束后兴起“更多干预”的原因。并归纳西方国家推行“人道主义”干预的主要手段。
解析:本题考查“冷战”结束后世界形势的发展演变。第(1)问,“类别”可以从冷战时期和冷战后来分类回答,冷战时期从两大阵营角度说明,冷战后从发展中国家说明;“依据”从民族、国家主权等角度分析。第(2)问,“原因”从冷战结束后,国际力量失衡、国家矛盾突出、恐怖主义泛滥以及美国霸权需要等角度回答;“手段”从联合国、动用武力、“人权”论、扶持亲美政权等方面分析。
答案:(1)类别:冷战时期,一是社会主义阵营,二是不结盟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冷战以后,广大发展中国家。
依据:民族独立;主权自决;不干涉内政。
(2)原因:冷战结束后,国家内部问题突出,为干预提供可能;世界恐怖主义猖獗,对部分主权国家产生威胁;美国国力强大的制度迷惑性;“人道主义”理论具有一定的普世性质。
手段:借联合国安理会,进行经济制裁;武力干预;高举“人权”高于主权理论,干涉别国内政;扶持主权国家内部亲西方势力等。
3.(2014赣州检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那一晚(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通过巴勒斯坦分治决议),人们在街上跳舞,但我不能跳,我知道,我们面临战争。
——以色列首任总理本·古里安的回忆录
材料二 第四次中东战争中,阿拉伯国家以石油为武器支持同以色列交战的国家,在两次提价后,石油由每桶3.01美元上涨到11.56美元,导致西方工业生产下降8.1%,钢产量下降14.5%,并导致大量公司破产,失业人数激增。西方大部分国家开始改变对阿以战争的立场。阿拉伯国家以成功的团结合作增强了第三世界国家反对霸权主义,维护民族利益的信心和勇气。
——马广东《论第四次中东战争中石油武器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五次中东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及其影响。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四次中东战争中阿拉伯国家以石油为武器产生的结果。
解析:本题考查中东战争的原因及其影响。第(1)问,“原因”结合材料中括号内的内容和教材中中东战争爆发的背景来作答;“影响”从对双方、对地区、对国家关系、对大国的影响来作答。第(2)问,结合20世纪七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经济危机和材料信息来作答。可以从西方国家、阿拉伯国家两个角度寻找答案。
答案:(1)原因:阿以矛盾;巴以矛盾;大国插手其间;历史遗留问题。
影响:中东局势长期动荡不安;给交战双方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对地区局势乃至国际关系产生重大影响;加强了美国在中东的影响力。
(2)结果:引发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鼓舞了阿拉伯人民团结反对霸权主义的信心和力量;迫使西方国家在中东问题上改变方针。
4.(2014年全国新课标文综Ⅰ,4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联合国多次讨论不扩散核武器问题,但因美、苏两国的争斗,没有取得成果。1960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1576号决议,要求所有生产核武器的国家暂时和自愿地不将核武器控制权移交给非核国家,不向其提供制造核武器的必要的机密情报。
60年代上半期,法国核试验成功,拥有了核武器。1968年,联合国大会以95票对4票、21票弃权通过决议,批准美、苏联合提出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并表示希望有尽可能多的国家加入。随后,美、苏、英以及另外59个国家签署了这一条约。条约规定:缔约的核国家保证不直接或间接地把核武器转让给无核国家,不援助无核国家制造核武器;缔约的无核国家保证不制造核武器,不直接或间接地接受其他国家的核武器转让,不寻求或接受制造核武器的援助,也不向别国提供这种援助。
——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联合国通过1576号决议后有关国家仍要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得以签订的原因及其作用。
解析:第(1)问据材料中“1576号决议”与《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内容的差异,及“60年代上半期,法国核试验成功,拥有了核武器”,说明原因;第(2)问据材料“联合国大会”“美、苏联合提出”“以及另外59个国家”并结合所学知识考虑“1576号决议”签署后出现的新问题、新形势,概括指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得以签订的原因;从维护和平,降低核战争危险等角度,概括作用。
答案:(1)联合国大会决议没有规定非核国家的责任,不能有效控制核武器扩散;有核国家增多。
(2)原因:核武器危害巨大;世界反战反核和平运动的高涨;美、苏达成妥协;大多数国家达成共识;联合国的推动。
作用:减少核武器扩散,降低爆发核战争的危险;有助于维护世界和平;一定程度上维护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学姐学长同城考生自由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