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2015年高考历史模拟训练题: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2015年湖北高考生正在紧张备考中,湖北高考网整理了2015年湖北高考历史模拟训练题,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2014·徐州高一模拟)1896年初,御史王鹏运建议清廷“特谕天下,凡有矿之地,一律准民招商集股,呈请开采,地方官认真保护,不得阻挠”。清廷户部和总署对议奏照准。清廷支持这一议奏的目的是( )
A.模仿西方国家实现“工业立国”
B.发展商办企业与外商竞争
C.支付战争赔款和改善财政状况
D.取消对发展工商业的限制
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御史王鹏运建议允许民间开矿,清政府接受了该建议。结合题目中的时间信息“1896年初”可知,该事件发生在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之后,为支付战争赔款和改善财政状况,清政府采纳了上述建议。
答案:C
2.1898年8月,清廷颁布上谕:“现当海禁洞开,强邻环伺,欲图商务流通,隐杜觊觎,惟有广开口岸之一法。”清廷的意图不包括( )
A.收回通商口岸 B.发展民族经济
C.维护国家主权 D.挽救国家危亡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19世纪末中国政治经济形势的理解。解答此题首先要根据题干提供的时间确定材料所处的时代背景,即19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然后依据材料“强邻环伺,欲图商务流通,隐杜觊觎”可知C、D两项是清廷的意图;由“欲图商务流通”可知要发展民族经济。由“惟有广开口岸之一法”可知A项不是清廷意图。
答案:A
3.(2014·开封高一模拟)观察“1913年在中国的外商、华商投资棉纺织业情况统计表”,表中反映的情况最准确的是( )
厂家数 开工纱锭数 布机数 外商企业 16家 338960锭 1986台 华商企业 21家 484192锭 2016台 A.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棉纺织业大幅发展
B.外商在华棉纺织企业严重萎缩
C.棉纺织业中民族企业发展超过了外资企业
D.民族工业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解析:此表仅反映20世纪初中国棉纺织业的发展情况,通过数据比较可了解到此时华商企业的规模比外商企业规模大,因此排除B项;而D项说法是错误的,材料并未反映出,从时间上也可予以否定;A项要注意时间信息,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从1914年开始的。因此正确选项为C项。
答案:C
4.(2014·广西学业水平测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我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春天的外部条件是( )
A.南京临时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B.民族资产阶级社会地位提高
C.“实业救国”成为社会思潮
D.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解析:注意题干中的限定“外部条件”,由此判断选D项。A、B、C三项都是内部条件,皆排除。
答案:D
5.对下面图表的解读,能得出的正确信息是( )
①民族企业规模小、资金少
②民族企业发展迅速
③体现了“实业救国”的思潮
④是帝国主义列强争夺中国市场矛盾尖锐的表现
A.
①
② B.
②
③
C.
③
④ D.
①
③
解析:从图表信息看,从1913年到1919年,中国进口值呈下降趋势,出口值逐步增加,注册工厂数逐渐增加。这反映了这一时期民族企业发展迅速,这是“实业救国”的思潮推动的结果,故
②
③正确。图表无法体现民族企业规模如何、资金多少,故
①不正确;此时,欧洲列强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故
④不正确。因此选B项。
答案:B
6.(2014·天津高一检测)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教授曾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主要是因为( )
A.工业结构不合理 B.地区分布不合理
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D.军阀割据混战
解析:A、B、D三项都是由于当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造成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没有前途的”。
答案:C
7.南京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目的是( )
A.打击民族资产阶级 B.取得美国的援助
C.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D.实现外贸的对等权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为得到美国对国民政府的支持,1946年南京国民政府与美国政府签订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答案:B
8.某学者认为:“当美、英和其他工业国家失去一切秩序感和平衡感,忙于采取各种补救办法和应急措施以应付危机时,中国在1929年后仍然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中国在1929~1937年期间能“坚持下去”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B.国民政府滥发纸币
C.美、英等对华倾销商品
D.苏联慷慨援助中国
解析:1929~1937年期间中国的民族工业获得了较快发展,其原因是国民政府开展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因此A项正确。B、C两项都不利于中国经济“坚持下去”,D项与史实不符。
答案:A
9.据国民政府经济部《报告》统计:1935年,重庆地区机器工厂仅13家,1940年为159家,纺织、化工等企业大为增多。对材料分析最准确的是( )
A.国民政府实施了优先发展西部战略
B.四大家族加强了对西部地区的掠夺
C.民族工业迫于国内形势大量内迁
D.民族企业改变了中国工业发展重心
解析:抗战时期,国民政府迁都重庆,民族企业支持抗战大量内迁,故选C项。
答案:C
10.下图是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两次发展高潮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
A.国际环境有利 B.民族独立实现
C.社会性质改变 D.政府大力支持
解析:图片中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两次高潮时期分别出现在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的“奖励实业”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时期,故选D项。
答案: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部分)
年份(年) 新办民族工业总数(家) 新增民族工业资金总额(万元) 平均每年设厂家(家) 平均每年新增资本(万元) 1869-1894 50多 500多 1.42 1.41 1895-1900 100 4500 16.7 750 材料二 我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变化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分析此时民族企业发展的原因。
(2)据材料二所示的民族工业的状况,从政治、思想方面分析民族工业对我国民主革命转型所产生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旧中国的历史地位。
答案:(1)政治: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经济: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思想: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
(2)政治:促进无产阶级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奠定阶级基础。
思想: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奠定思想基础。
(3)是一种先进的经济成分;遭受双重压迫,不能独立、正常发展。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初期)是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一直处于不发达状态的中国资本主义是在辛亥革命之后才得到蓬勃发展的。
——[法]白吉尔《中国资产阶级的黄金时代
(1911-1937)》
材料二 下图为100元法币购买力图示。
——[美]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初期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
(2)1945-1949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处于怎样的境地?参考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民政府政策措施的角度,简述导致民族工业处于这一境地的原因。
答案:(1)出现短暂春天。发展速度、规模空前。轻工业有显著发展,重工业有一定增长,但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与外国资本、传统经济形式相比,仍居弱势地位。
(2)处于困境。原因:国民党发动内战,使社会动荡;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有利于美国经济侵略;依靠国家权力,扩张官僚资本;实行恶性通货膨胀政策和繁重的税收政策。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学姐学长同城考生自由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