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2015年高考历史模拟训练题: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2015年湖北高考生正在紧张备考中,湖北高考网整理了2015年湖北高考历史模拟训练题,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十月革命后,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其中的一项措施是( )
A.征收粮食税 B.实行余粮收集制
C.实行集体化 D.减少集体农庄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别不同措施的能力。A项为1921年起实行的新经济政策的内容;B项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C项为斯大林时期政策内容;D项现象不存在。因此选B项。
答案:B
2.(2014·玉溪高一检测)列宁说:“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除了余粮收集制之外,当时我们没有别的办法……”列宁评价的这一政策( )
A.是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唯一正确途径
B.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和得到苏俄人民热烈拥护的
C.在特定环境下对苏维埃政权巩固发挥了重要作用
D.使苏俄的国民经济和工业生产迅速恢复
解析:结合材料内容特别是关键词“余粮收集制”判断,列宁评价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它有利于苏俄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保障军事上的胜利,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答案:C
3.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设想:“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和货币。”“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此最大的不同是( )
A.实施的条件 B.所有制结构
C.经济管理模式 D.产品分配方案
解析:注意题干强调的条件“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而苏俄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生产力水平很低,国家面临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时实行的,A项正确。
答案:A
4.(2014·广东学业水平测试)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的背景是( )
A.斯大林模式缺乏活力
B.出现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
C.基本实现了国家工业化
D.帝国主义国家武装干涉
解析: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实行过程中出现许多弊端,引起广大农民的反对,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1921年3月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答案:B
5.(2014·青岛高一期中)列宁说:“我们决不受莫名其妙地轻视商业的‘感情社会主义’……的情绪的支配。”“掌握商业,指导商业,把商业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这是无产阶级国家政权能够做到的。”为此他( )
A.取消一切商品贸易 B.允许自由贸易
C.实施计划经济 D.实行自由放任
解析:材料体现了列宁重视商业,主张由无产阶级国家政权“掌握”“指导”“控制”商业,为此列宁主持实行新经济政策,允许自由贸易,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来恢复发展生产,在此基础上向社会主义过渡。
答案:B
6.(2014·泰安高一模拟)“耐泼曼”是20世纪初期苏俄的新名词,指“能雇佣劳力,并能保留他们的经营利润的农民和新商人”。这一名词的出现是由于( )
A.国家工业化的推行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D.农业集体化政策的推行
解析:1921年新经济政策在工业方面规定: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厂矿企业仍归国有,由国家经营;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兴办的企业;恢复私人小企业。A、C、D三项在所有制上都是单一公有制。
答案:B
7.列宁说:“我们在夺取政权时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存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类问题。……我们必须根据实践作出判断。”列宁的话表明( )
A.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没有理论可循
B.新经济政策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好
C.按共产主义原则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D.社会主义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借鉴,需要不断地探索
解析:抓住关键信息“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存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类问题”,据此可知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社会主义模式。
答案:D
8.20世纪30年代,苏联农场比美国农场多出50%的土地和10倍的人力,但其生产量仅相当于美国农场的四分之三;私人土地虽然只占总耕地面积的3%~5%,却生产了苏联农产品的25%~30%。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 )
A.苏联政府对发展工业更感兴趣
B.激进的集体化政策压制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C.苏联农业机械化水平还很落后
D.国内的政治斗争破坏了农业生产环境
解析:本题考查斯大林体制。农业公私效率的对比表明了农业集体化运动压制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故选B项。
答案:B
9.(2014·北京高一模拟)斯大林时期确立了新的经济体制,这一体制与新经济政策的不同点是( )
①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②实行单一的公有制
③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④改变了工农联盟政权
A.
①
②
③
④ B.
①
②
③
C.
②
③
④ D.
①
③
④
解析:本题考查斯大林体制和新经济政策的比较。新经济政策运用市场手段发展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因此
①
②
③均与新经济政策不同,故选B项。斯大林体制和新经济政策都没有改变工农联盟的国家政权。
答案:B
10.(2014·日照高一模拟)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沉重打击,但苏联的经济建设却取得巨大成就。这从根本上说是由于苏联( )
A.实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
B.实行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体制
C.与西方国家处于敌对状态
D.建立了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
解析:20世纪3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是由单纯的市场调节造成的,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苏联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国家指令性的经济计划能够避免经济危机的冲击。
答案: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是推行社会主义的主要门径。”
——《苏联史》
材料二 我们原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列宁选集》
材料三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经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苏联兴亡史》
材料四 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国家调节买卖业和货币流通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
——《列宁选集》
请回答:
(1)材料一指的是什么政策?
(2)结合材料一、二说明,列宁实施这一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3)据材料三说明,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后的中心措施是什么?
(4)材料四的“再后退”退到什么地步?“后退”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解析:第(1)问概括“1918年”“实行余粮收集制”可得出答案;第(2)问概括材料一、二得出;第(3)问据“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可判断是新经济政策,由此得出答案;第(4)问依据“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解答。
答案:(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战争需要;推行社会主义,按共产主义原则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
(3)变化:新经济政策代替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心措施: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4)由商品交换退到商品买卖,发展商品生产。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斯大林在论述苏联的工业化时说:“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只有经过一个长时期,轻工业积累了利润集中于银行,这才轮到重工业,积累才开始逐渐转到重工业中去,造成重工业发展的条件。但这是一个需要数十年之久的长期过程……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路。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那就要失败。”
——《斯大林选集》下卷
材料二 历史学家评论苏联的工业化说:“斯大林在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早就提出过‘工业是主导,农业是基础’‘要发展工业就必须从农业开始’的重要论断。他在理论上一再反对把农业作为发展工业的‘殖民地’,但实际上是把农业作为殖民地了。苏联工业化开始时,农民不但要交纳直接税和间接税,还通过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的价格剪刀差的办法,使资金从农业流向工业……使农业生产遭受了严重破坏。在苏联工业化短短的十年内,曾发生两次较大的农业危机,饿死了1000万人。”
——《斯大林时期苏联工业化的理论和实践》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分析工业化通常应按什么途径进行。
(2)依据材料一,说明苏联采取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途径的目的是什么。
(3)苏联工业化所采取的途径造成了什么问题?我们从中可吸取什么教训?
答案:(1)先发展轻工业,后发展重工业。
(2)发展国防力量,应对战争威胁,保卫国家。
(3)问题:苏联以牺牲农业为代价,重工业畸形发展,农业停滞不前。教训: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的一致性;正确处理农、轻、重的比例关系,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调整农业生产关系必须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学姐学长同城考生自由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