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自考网旗下频道:湖北高考网为考生提供湖北高考信息服务 ,仅供学习交流使用,官方信息以湖北教育考试院为准。

湖北自考网

湖北高考
高考首页 高校信息 高考动态 高考分数线 特殊招生 高考作文 高考报考
高考专题:
湖北高考报名须知 考试时间 考试政策 考试大纲 考场查询 成绩查询 录取结果查询 分数线预测 招生简章 高考院校 报考答疑 高考百科
湖北高考网 > 高考辅导资料 > 湖北高考文科综合辅导 > 2015年湖北高考历史必做模拟练习题(5)网站地图

2015年湖北高考历史必做模拟练习题(5)

来源:湖北自考网 时间:2015-01-29


湖北2015年高考历史必做模拟练习题(5)


  2015年湖北高考生正在紧张备考中,湖北高考网整理了2015年湖北高考历史必做模拟练习题,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选择题

  1.《焚书·答耿中丞》说道:“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将孔子奉为偶像

  B.否认孔孟学说

  C.反对绝对的思想权威

  D.维护传统礼教

  解析 本题为材料选择题,理解材料是解题关键,抓住材料中的“自有一人之用”“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可知是否定绝对的思想权威。

  答案 C

  2.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唯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这说明李贽(  )

  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 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

  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反映出李贽主张一种思想学说要为大多数人服务,为大多数人所拥有,这既是对儒学被少数人垄断的批判,也是对儒学的发展,C项正确。

  答案 C

  3.李贽曾评论先秦诸家:“申(不害)、韩(非)何如人也?彼等原与儒家分而为六。既分为六,则各自成家;各自成家,则各各有一定之学术,各各有必至之事功。举而措之,如印印泥,走作一点不得也。”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李贽认为诸家之间曾是平等的

  B.李贽认为诸家都曾发挥作用

  C.李贽放弃传统儒学的价值取向

  D.李贽否定了儒家的独尊地位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根据材料信息“各自成家”“各有一定之学术”“各有必至之事功”可判断A、B、D三项正确;李贽是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而不是放弃儒学的价值取向,C项错误。

  答案 C

  4.黄宗羲在《明儒学案·凡例》中说:“此编所列,有一偏之见,有相反之论,学者于其不同处,正宜着眼理会,所谓一本而万殊也。”这表明他编撰本书的目的之一是(  )

  A.弘扬宋明理学 B.提倡经世致用

  C.鼓吹民主思想 D.倡导开放治学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反映了黄宗羲所编此书容纳了各种不同的观点,体现了其开放治学的精神,D项正确。

  答案 D

  5.商鞅的“重农抑商”思想和黄宗羲的“工商皆本”思想的相同点是(  )

  A.维护的阶级利益相同

  B.产生的历史条件相同

  C.都是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D.都具有一定的进步性

  解析 无论是“重农抑商”思想,还是“工商皆本”思想都与当时的经济发展相适应,都具有一定的进步性。

  答案 D

  6.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现实意义在于(  )

  A.批判了君主专制制度

  B.澄清了“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

  C.唤醒了人们的“民权”意识

  D.使人们勇于改革时弊,增强社会责任感

  解析 注意题干要求“现实意义”。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观点有利于增强社会责任感。

  答案 D

  7.明清之际的思想家们提出的民主设想有(  )

  
①倡导言论自由 
②提出“众治”取代“独治” 
③提出“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 
④设立各级议院,作为监督机构

  A.


③ B.


  C.


④ D.


  解析 黄宗羲主张设立监察和咨询机关即“学校”,而不是议院,排除含
④的选项。

  答案 A

  8.18世纪欧洲的启蒙学者认为:中国朝廷的目标是人民的幸福。如果背离这个目标,人民就会造反和革命,直至把它推翻。下列不能体现此思想的是(  )

  A.民贵君轻 B.君舟民水

  C.为政以德 D.君权神授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中国朝廷的目标是人民的幸福。”体现了“民本”思想。“民贵君轻”“君舟民水”正是“民本”思想的体现,“为政以德”是在“民本”思想指导下的政治思想;材料体现不出“君权神授”的思想。

  答案 D

  9.张岱年在《中国文化概论》中指出:“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这里的“先天不足”是指(  )

  A.知识分子群体不够强大

  B.资本主义经济不够充分

  C.民众的公民意识尚未觉醒

  D.专制集权体制顽固持久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明清之际的民主启蒙思想的认识。导致明清时期启蒙思想的“先天不足”的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B项正确。

  答案 B

  10.梁启超在评价我国古代一位儒学大师的著作时说:“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我自己的政治活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而最深。”他评价的著作应是(  )

  A.董仲舒的《春秋繁露》 B.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

  C.李贽的《焚书》 D.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

  解析 梁启超是维新变法的代表人物,他积极宣传维新思想,反对君主专制制度。黄宗羲猛烈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对梁启超影响巨大。

  答案 D

  11.“孔子之删述六经,即伊尹太公救民于水火之心。故曰: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愚不揣有见于此,故凡文之不关于六经之指,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此言论体现的核心思想是(  )

  A.孟子的“民贵君轻”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王守仁的“致良知”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的能力。从材料中的“凡文之不关于六经之指,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可以判断出,这属于经世致用的思想,D项正确。

  答案 D

  12.王夫之说:“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君子之学,未尝离行以为知也。”这表明王夫之主张(  )

  A.知先行后 B.行先知后

  C.知行合一 D.知行互用

  解析 本题主要借助材料考查学生对王夫之思想的认识。材料中王夫之认为行的过程中可以获得知,离开行,就没有了知。由此可知王夫之主张行先知后,B项正确。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也。

  ——《孟子》

  材料二 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民饥以死,则无异于驱兽以食人矣……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材料三 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之兴,乃所以为乱也……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材料一认为天下得失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为此,孟子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

  (2)材料二中朱熹认为爱民的关键是什么?这一时期儒学的地位如何?

  (3)据材料三,指出黄宗羲评价天下治乱的标准,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明末清初以黄宗羲为代表的进步思想家对儒学发展有何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不同阶段的儒学家治国理念的共同之处。从儒学家的努力与儒学地位的变化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不同时期儒学治国理念的变化。解题时要结合不同时期的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理解材料,进行概括。

  答案 (1)因素:民心。主张:仁政。

  (2)关键:薄敛节俭。地位:南宋以后,逐渐成为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3)标准:百姓的忧乐。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影响:批判继承儒家思想,使儒家思想焕发新的生机。

  (4)理念:以民为本(或关注民生)。认识:儒学的发展不断适应统治者和时代的需要(或与时俱进)。

  14.“今日者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顾炎武由此成一代大学者,开一代新学风,其思想脉络清晰可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美节……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

  ——顾炎武《日知录·廉耻》

  材料二 夫子所以教人者,无非以立天下之人伦。……是故有人伦,然后有风俗;有风俗,然后有政事;有政事,然后有国家。

  ——顾炎武《亭林文集·华阴王氏宗祠记》

  材料三 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今之所谓学……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又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

  ——顾炎武《亭林文集·与施愚山书》

  (1)顾炎武以拯救时代为己任。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顾炎武该思想产生的政治背景。

  (2)顾炎武以社会教化作为拯救时代的重要途径。依据材料指出天下昌明的社会表象,并概括社会教化的功能。

  解析 第(1)问可从君主专制的腐朽统治入手;第(2)问可从材料中概括。

  答案 (1)政治背景:官僚腐败;政治暴虐(或朝政混乱)。

  (2)表象:风俗。功能:提高士人修养;净化社会风气;安定政治秩序;确立伦理道德。

结束
特别声明:1.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湖北自考网”的,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湖北自考网(www.hbzkw.com)”,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2.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实或侵权,请联系我们沟通解决。最新官方信息请以湖北省教育考试院及各教育官网为准!
考试交流群 获取择校方案
考试交流群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学姐学长同城考生自由互动

成考院校 自考院校 专升本院校 资格证 其它热门栏目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