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2015年高考文科综合模拟试题五
2015年湖北高考生正在紧张备考中,湖北高考网整理了2015年湖北高考文科综合模拟试题,希望对大家的复习有帮助。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习近平在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邓小平同志关注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命运,强调我们搞的是主张和平的社会主义,“中国和所有第三世界国家的命运是共同的。中国永远不会称霸,永远不会欺负别人,永远站在第三世界一边”。他强调,要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下列能够体现前述精神的事例有
①中国中央档案馆从7月3日开始在网上公布被判刑的45名日本战犯笔供
②外交部指出,中国政府坚决反对任何外国以任何方式干涉香港政制的发展
③经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上开展人民币对英镑的直接交易
④中国政府派出医疗专家,前往西非有关国家,帮助应对肆虐的埃博拉疫情
A.
①
②
③ B.
②
③
④ C.
①
③
④ D.
①
②
④
2.国务院总理李克强8月1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云南鲁甸地震的抗震救灾最新情况汇报,研究安排恢复重建等工作;决定推出进一步简政放权措施,持续扩大改革成效;部署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为创新驱动提供支撑。国务院的决定充分体现了
A.为社会所有公民提供服务的基本宗旨
B.我国政府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C.党在加强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的职能
D.政府是社会救灾与企业盈利的保证
3.阅读右图并指出:当市场上某种商品价格低于价值的时候,其原因可能有
①某品牌经销商实行饥饿营销策略,限量销售商品
②某产品经销商为了获取市场份额,进行价格大战
③某生产者为了调整产品结构,低价出售过时商品
④某产品生产者为偿还债务,低价在国内倾销商品
A.
①
② B.
③
④ C.
②
③ D.
①
④
4.2014年8月播出的某电视剧,叙述了北方某乡村农民生产的花生产量大增,然而,“丰产不丰收”,出现了卖花生难的情况。当地政府及村民为了真正实现花生丰收,想出来许多办法。请选出行之有效的“招”
①大幅度降低花生销售价格,实行低价竞争
②通过网络等途径广告宣传,扩大销售渠道
③改进技术,加强科学管理,提高花生产量
④建花生“体验店”,加强与消费者的直接联系
A.
①
③ B.
②
④ C.
①
② D.
③
④
5.恩格斯指出:“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这体现了
A.人类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具体知识
B.哲学是科学研究之母,具体科学离不开哲学
C.离开具体科学知识,哲学就会干涸和枯萎
D.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科学之科学
6.《2013年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的调查发现,海外民众对中国将会成为世界第一大国的乐观程度超过中国本国民众。这一差异的原因在于
①海外民众的认识是主观和客观相背离的
②中国民众的认识是主观和客观相统一的
③人们的认识受主体因素的制约
④人们的认识是以社会实践为基础的
A。
①
③ B.
②
④ C.
①
② D.
③
④
7.马年春节有不少八零后通过微信发红包。对于年轻人选择网络过节,专家的看法是,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喜欢较快的东西,而传统节日较严肃,它们之间出现“节奏性反差”,于是网络文化出现了。这说明
①传统与现代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但具体联系可以有主观色彩
②现代社会与传统节日之间的相互依存、转化是永恒的
③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差异是相对的,找准了节奏矛盾可以解决
④人们可以根据现代与传统之间的联系丰富联系的具体形式
A.
①
② B.
②
③ C.
①
④ D.
③
④
8.2014年3月,习近平在比利时报刊上撰文指出,“智者求同,愚者求异”,中欧要本着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求同存异、合作共赢的态度去加强对话和沟通,寻求利益最大公约数,共享机遇,共迎挑战。以“智者求同,愚者求异”的态度去沟通的哲学寓意是
A.矛盾的同一性比斗争性更为重要 B.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
C.寻求矛盾之间的差异性是愚蠢的 D.矛盾是同一性和斗争性双方的关系
9.2014年是中日甲午战争爆发l20周年。军事专家指出,甲午战争告诉我们,传统战争虽
然经常被人们方认为是“大吃小”,其实同样是“快吃慢”,在战场上以快胜慢可以说是战争制胜的通则之一。“兵贵神速”说明
A.量变是事物质变的必要准备
B.速度的加快是事物变化的决定因素
C.变化速度快慢是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准
D.事物发展过程中变化速度越快,所走弯路越少
10.201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比上年增长了7.6%,实现了稳中求进,之所以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稳”,其哲学原因是
①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与意识无关
②事物处于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状态中
③每一个矛盾中的两个方面的力量是不平衡的
④量的积累超过一定限度,事情可能适得其反
A.
①
③ B.
②
④ C.
①
② D.
③
④
11.“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与这句诗所体现的哲学道理最相近的有
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B.“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
C.“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 D.“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12.2013年7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要坚持先行先试,使之成为推进改革和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试验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发挥示范带动、服务全国的积极作用,促进各地区共同发展。之所以能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是因为
A.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
B.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要保留旧事物中的积极、合理因素
C.意识活动不仅能“复制”当前的对象,还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
D.只有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2分)
13.(3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下列史实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基本方式确立的发展轨迹。l949年,婚姻法等法律开始制定和施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开始起步……l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了法制建设的新方向;1999年,“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完成下表(要求对应填写相关内容)(6分)
材料要点 体现政治学道理 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
① 党中央要求各级党组织努力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加强党员“四风”建设。
②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准确把握当前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③ (2)“法无禁止即可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企业的自由是相对的。据此,结合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如何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治化进程。(10分)
(3)结合材料,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角度,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分步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看法。(14分)
14。(2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藏——广阔而充满生机的净土,她不仅拥有纯净的空气、雪山和湖泊,还有瑰丽的藏地风情。在这里,人们对自然心怀敬畏,代代传承,齐心保护着这块承裁着古老文化的厚重土地。生活其间的高原人民,历经千年历史变迁,把握藏地文化特点,将丰富的人文与宗教元素赋予每一寸神山圣湖的灵魂与故事。
材料二 2013年西藏自治区政府客观分析当地特色资源优势,认识到旅游景点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不匹配现状,积极发挥敢闯敢干的精神,将膏藏高原生态与藏族人文体验有机结合,打造世界著名的高地旅游,并发展出多样化的旅游产品,铸造起精品品牌产品体系。2014年上半年,西藏自治区着力完善了藏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强化对外宣传,使得藏区旅游业发展取得良效。
(1)在现代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还能在西藏看到这些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族文化,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结合材料一,运用“探究世界的本质”与“把握思维的奥妙”的知识,分析这个奇迹是怎么得来的?(12分)
结合材料二,运用联系观的知识分析,西藏旅游业如何取得重大发展的。(1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l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清代学者王鸣盛论及汉代官制时指出,“…三公权不及尚书……尚书又不及中书矣……要之,士人必不如宦人之犹亲密。”这说明汉代
A.权力重心在中书 B.皇权逐步加强
C.外朝受内朝牵制 D.三省已具雏形
2.近代中国某一事件被称作是“以反满的汉民族主义为主要号召的”,“传统民变的特殊标本,中西碰撞的旁生枝节”。该事件应该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3.20世纪中期,美国记者鲍大可评论中国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在当时的某次国际会议上,的表现时说道:“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该会议是
A.雅尔塔会议 B.日内瓦会议 C.万隆会议 D.第26届联大
4.下列法律条文与“参议院及众议院共有创议并制定法律之权,参议院组成最高法院,以审判共和国总统或部长及审理危害国家安全案”这一条文出自同一部法律的是
A.任何一州,都不得制定或实施限制合众国公民的特权或豁免权的任何法律
B.皇帝有权召集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C.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D.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
5.基辛格在《大外交》中提到:“美国采取措施以强化受到苏联侵略或共产党颠覆威胁的国家,这也就是保护美国的安全一一它就是保护自由!”为此,美国首先
A.推行杜鲁门主义 B.实施马歇尔计划
C.成立北约组织 D.发动局部“热战”
6.宋代文人范成大有诗云:“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这首诗反映出
A.古代手工业协作生产 B.自耕农生活十分富足
C.小农经济的生产特点 D.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导
7.重庆湖广会馆建于清乾隆二十四年,是湖南、湖北两省人士为联络乡谊而创建的同乡会馆,主要用于同乡寄寓或届时聚会。该会馆的建立
A.反映出民间会党力量的壮大 B.说明资本主义已经萌芽
C.反映出市民文化已经普及 D.与明清商帮的发展关系密切
8.据《近代重庆经济与社会发展》记载:重庆进口总值1875年为l56 000海关两,l891年为4 360 557海关两,l911年上升至l2 559 400海关两。土货出口总值由l885年的l 056 790海关两上升到l916年的l7 803 414海关两。上述材料从本质上反映出这一时期的重庆
A.进出口货值呈不断上升趋势 B.成为西南地区的工商业重镇
C.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 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
9.1953年4月,华东美术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名为《老孙归社》的连环画,该连环画重点讲述了孙家庄农民孙志刚的故事。书名中的“社”最有可能指的是
A.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 B.公私合营的生产组织
C.包产到户的生产组织 D.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
10.“在1763—1871年的一个多世纪中,英国不仅在西方而且在整个世界的善事与恶行中,都扮演了主角。”下列各项对材料的解读最为合理的一项是
A.“善事”是指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B.“恶行”是指加剧了环境污染
C.“善事”是指将工业文明传播到世
D.“恶行”是指对工人阶级的血腥镇压
11.1920—1929年,美国工人的工资增长2%,而工厂生产率却增长55%,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的40%。到1929年,国家财富的3/5由占总人 口2%的人拥有。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美国
A.重工业片面发展,农业滞后 B.供需矛盾逐步加深
C.自由放任导致经济走向崩溃 D.金融市场投机严重
12.近代西方某项发明利用电流或电磁波作载体,通过编码和相应的电处理技术实现人类远距离传输与交换信息的通信方式。这项发明最有可能是
A.手机 B.电话 C.电报 D.电脑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2分)
13.(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威廉二世(1890至1918年间在位)执掌国政后不久开始执行“世界政策”。它主要代表了德国大工业家和大地主把德国从大陆强国变为世界强国的渴望,同时也混杂了思想界对中世纪大一统性质的德意志帝国的怀旧。……威廉二世得意地解释他的“世界政策”就是向海外扩展殖民地,掌握制海权,争霸世界:“德国的未来在海上”,“定叫海神手中的三叉戟(即制海权)掌握在我们手中”。
——摘编自丁建弘《德国通史》
材料二
第一端 胶澳租界
大清国大皇帝已允将胶澳之口,南北两面,租与德国,先以九十九年为限。……德国所租之地,租期未完,中国不得治理,均归德国管辖,以免两国争端。
第二端 铁路矿务等事
中国国家允准德国在山东盖造铁路二道……于所开各道铁路附近之处相距三里内……允准德商开挖煤斤等项及须办工程各事。
第三端 山东全省办事之法
在山东省内如有开办各项事务,商定向外国招集帮助为理,或用外国人,或用外国资本,或用外国料物,中国应许先问该德国商人等愿否承办工程,售卖料物。
——中德《胶澳租界条约》(1898年)
根据材料一,指出威廉二世“世界政策”的最终目的,(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政策出台的背景。(6分)
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德《胶澳租界条约》的主要内容,(6分)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6分)
14.(3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元封元年,在桑弘羊的主持下推行均输法,郡国设均输官掌其事,均输官负责将各郡国应缴贡物统一折价征收当地土特产品,一部分运往京师,一部分运至价贵地区出售,有时还在出售地将所得继续收购特产,易地辗转贩卖……同时又实施平准法,在京师设平准官,集中管理各地运至均输货物和大农所掌握其余物资,根据市场价格涨落卖出或买进,达到调剂供需、平抑物价的目的。
——整理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撒切尔首相(1979—1990年执政)是在英国经济地位江河日下的情况下上台组阁的,她根据货币主义理论,采取紧缩公共开支,控制货币供应量,把控制通货膨胀放在政策的首位,借此医治“英国病”,重振英国经济。她的经济改革政策主要包括货币主义的宏观经济政策,国有化企业的私有化,削减福利开支,限制工会权力等等。撤切尔首相曾表示她的任务就是要扭转私人和国家之间被“扭曲”的关系,让市场作用重新成为英国经济的动力。
——整理自《撒切尔主义》
材料三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自顶向下设计的改革,改革保留了许多苏联计划经济中的原有制度,并将目光聚焦在工业和合营经济上,以及外国投资与国际贸易有限的关注。工厂的经理不但要满足国家对产品生产的需求,同时要自筹资金。相比之下,中国的经济改革却是一种自底向上设计的改革,将改革的重心放在了轻工业和农业上,同时在沿海地区设立一系列经济特区,进行进出口活动并吸引外来投资。乡镇企业与双轨价格体制逐步代替先前的国家计划的价格体制。厂长负责制给予国有企业的厂长或经理更大的权利,改革了的银行体制与财政政策为企业提供发展所需资金。
——整理自《苏联经济改革》
(1)据材料一概括均输官与平准官的各自职责,(4分)并分析其积极作用。(4分)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撤切尔首相上台的经济背景及其经济措施的主要特点,(4分)并简要评价其经济政策。(6分)
(3)概括指出材料三中两次经济改革的不同之处,(6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导致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最终失败的主要政治因素。(2分)
综合上述材料,围绕“改革与经济发展”这一主题拟定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并联系现实
谈谈你的认识。(6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楚)
一、选择题(共12题,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右图为我国某日
①、
②两地日出、日落时间(北京时间)及太阳运行轨迹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该日最可能是
A.3月21日 B.6月22日
C.9月23日 D.12月22日
2.
①地位于
②地的
A.东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北方向
重庆市很多地名带有“坪”字,如大坪、南坪、陈家坪、杨家坪等,坪”指山区和丘陵地区局部的平地。读右面“我国西南某地局部地形图”,完成3~4题。
3.图示各村村名中可能有“坪”字的是
A.
①村 B.
②村
C.
③村 D.
④村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乡地处R、S两条河流的分水岭
B.
①村位于R河流的源头,水运便利
C.
②村比
③村服务范围小,服务等级高
D.图中所示公路,M至
④间起伏最大
读欧洲某地农业要素统计表,完成5~6题。
位置 0°~3°E,47 ~50 平均海拔(米) 46 年平均气温(℃) 11.5 7月平均气温(℃) 20.7 1月平均气温(℃) 2.6 年平均降水量(mm) 780 主要农产品 小麦、乳畜产品 5.与该地农业地域类型相似的是
A.阿根廷的草原区 B.美国五大湖区
C.东欧平原南部 D.墨累一达令盆地
6.关于该地区农业生产条件或发展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B.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
C.大规模垦殖导致土地荒漠化 D.种植业和畜牧业矛盾突出
下图是106.5°E的地形剖面及相关气候资料,据图判断7~8题。
7.图中山地
②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下列界线与它大体一致的是
A.年平均0℃等温线
B.800mm年降水量等值线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与针叶林带的界线
D.一年一熟与两年三熟耕作制度的界线
8.图中山地
②年降水量最多处位于
A.山顶2900米处 B.南坡海拔2200处
C.南坡海拔2500米处 D.北坡海拔2100米处
读下图,回答9~10题。
9.c图所在大部分地区的自然环境
A.地处非季风区,不受冬季风影响
B.温带荒漠,物理风化为主
C.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水能资源丰富
D.自然带体现明显纬向地域分异规律
10.下列说法,最符合实际的是
A.a图沿海有著名渔场,海运较发达
B.b图国家种植业产值大于畜牧业
C.c图所在地气温年较差大、径流年际变化也大
D.d图龙羊峡所在地形区夏季较凉爽
读右面的“天山博格达峰部分垂直自然带谱”图,回答下列11~12题。
11.图中
①
②
③代表的自然带依次是
A.荒漠带、草原带、针叶林带
B.荒漠带、针叶林带、草原带
C.草原带、阔叶林带、针叶林带
D.针叶林带、草原带、荒漠带
12.在珠穆朗玛峰南坡雪线高度高达5500米左右,明显要比博格达峰的北坡雪线高,导这种差异存在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辐射 B.大气环流
C.坡度 D.年降水量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2分)。
13.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4分)
材料一:图1为我国某区域图。
材料二:疏勒南山位于青海北部,是祁连山脉海拔最高的一条支脉。疏勒河是甘肃省内流水系的第二大河。随着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其生态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下图2为疏勒河流域示意图。
(1)比较分析图1中山脉两侧城镇分布的位置差异及其自然原因。(12分)
(2)疏勒河先后建成昌马饮水枢纽等水利设施,试分析在疏勒河上修建水库的利弊。(6分)
材料三:若尔盖高寒草原湿地位于川西北高原,这里河曲发育、湖泊众多,是我国第五大牧区.由于人类活动加剧,湿地面积萎缩,沙化面积扩大,湿地功能不断衰退。现已建立自然保护区,以保护和恢复湿地的生态功能。
(3)指出若尔盖湿地的生态功能,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说明当地牧民应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生产。(6分)
14.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28分)
人口增长、人口构成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个国家人口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也折射出一个国家可能面临的人口问题。
2005年A、B、C三国人口、社会和经济指标
出生率(%) 死亡率(%) 人口年龄构成 城市人口比重
(%) 人口/每公顷耕地 人均GDP
(美元) 0~14岁
(%) ≥65岁
(%) A国 9 10 15 18 88 0.2 27460 B国 25 8 36 4 28 3.3 2800 C国 41 16 44 2 16 5.3 710 (1)表列A、 B、C三国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是 国。该国面临的人口问题是 。根据表中“人口/每公顷耕地”一栏的信息可以推算,三国中人均耕地资源最丰富的是 国。(6分)
(2)根据表中资料说明人均GDP与城市化水平以及人口自然增长率之间的关系。(4分)
(3)分析C国人口年龄构成特点和人口发展趋势,对该国的人口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提出建议。(8分)
读图3,简述郊区企业数量变化特点及其给郊区带来韵影响。(10分)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学姐学长同城考生自由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