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2015年高考历史测试: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2015年湖北高考生正在紧张备考中,湖北高考网整理了2015年湖北高考历史测试题,希望对大家的复习有帮助。
一、选择题
1.(2013广州二模)1921年中国共产党“一大”上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中规定:“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如机器、土地、厂房、半成品等,归社会所有。”对上述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中国共产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
B.党纲通过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C.中国共产党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任务
D.中国共产党缺乏对中国国情的正确认识
解析:C 从材料来看,中国共产党“一大”的任务是进行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本主义统治,建立公有制。因此C项不符合材料的意思,故答案为C。
2.(2013佛山检测)1923年3月,苏联向孙中山提供了200万墨西哥银元的经济援助,并支援了武器,派遣了政治和军事顾问。孙中山对他们下达的主要任务是:“按苏联模式组建军队,建立北伐桥头堡。”这表明当时( )
A.苏联已经实现了工业化
B.国民党放弃旧三民主义
C.孙中山开始走社会主义道路
D.国民党为统一中国作准备
解析:D 1923年中国处于军阀割据混战时期,北伐的目的就是推翻军阀在中国的反动统治,D项正确。苏联工业化实现于1937年,A项错误。新三民主义是对旧三民主义的发展,新三民主义的提出并不意味着国民党放弃旧三民主义,B项错误。孙中山代表资产阶级利益,不可能走社会主义道路,C项错误。
3.(2013北京模拟)“1926年9月被人嗤之以鼻的国民党人攻下了长沙、岳州、武昌和汉口。1927年春他们拿下了南京和上海,到1928年6月,北京和整个中国北方都归他们统治了。”这则新闻报道反映的中国政局变化是指( )
A.国民党反袁斗争取得胜利
B.北洋军阀的统治基本结束
C.日本侵华受到有效遏制
D.国民党发动第五次“围剿”
解析:B 1924~1927年是国民大革命时期,主要任务是打倒列强、除军阀。至1928年张学良的东北易帜,国民政府形式上完成全国统一。A、C、D三项与题干时间不符。
4.(2014杭州模拟)1927年上海《东方杂志》以“农民状况调查”为题征文,要求应征者文章要“注意于农民疾苦实际情形之说明……当以报告事实为主,切勿流于空洞”,后推出了“农民状况调查”专号,集中刊载了16篇农村调查研究专文和23篇《各地农民调查》的“征文节录”(涉及区域及文章数量见下表)。下列关于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区域 江苏 安徽 浙江 湖北 湖南 广东 河南 贵州 四川 河北 甘肃 山东 山西 云南 文章数 12 6 4 2 2 2 2 1 1 1 1 1 1 1 A.充分肯定了农民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重要性
B.国民大革命时期人们对“乡村问题”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关注
C.长三角地区城市化进程下城乡“背离化”趋势更为凸显
D.反映当时以近代实证科学为导向的调查之风颇为流行
解析:A 由材料时间以及征文内容可知B项正确,国民大革命时期,工农运动支持了革命发展,人们对“乡村问题”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注。由征文涉及区域及数量看,近代经济发展较快的江浙地区农村问题严重,文章数目较多,城乡差距大,C项正确。由征文要求可推出D项正确,A项材料无法体现。
5.(2014泉州质检)2010年1月11日《解放军报》报道,在我国某地石崖、石墙、石碑、石柱、石坊上留有大量标语,如“列宁万岁”“争取苏维埃中国”“平分土地”“实行共产主义”等。这些标语出现在( )
A.国民大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解析:B 从材料中的标语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应为国内的阶级矛盾,故排除A、C两项,根据“苏维埃中国”的提法可以判断应是在土地革命时期。
6.(2013南昌调研)1935年起,蒋介石在国内外通过三条渠道寻找共产党进行秘密接触:一是由曾养甫、谌小岑出面,通过翦伯赞、吕振羽与中国共产党北方局以及长江局代表谈判。二是通过宋庆龄、宋子文派以牧师身份活动的中国共产党党员董健吾秘密到达陕北,向中共中央转达国民党要求谈判的信息。三是令驻苏武官邓文仪找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谈判。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当时( )
A.国民党已放弃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B.共产国际要求国共两党结束内战
C.国共关系正处于转折时期
D.中国共产党呼吁结束内战一致抗日
解析:C 材料时间为“1935年”,此时处于红军长征时期,国民政府一面对中国共产党实行武力进攻,一面寻求双方谈判的渠道。1935年时国民政府尚未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故A项错误。B项的理解太片面。D项与材料的信息不符。
7.(2013年全国新课标文综Ⅱ,30)抗日战争期间,湖北省政府曾发布《湖北省减租实施办法》,在农村推行以“减租”为内容的土地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未得到国民党中央的肯定。这表明当时国民党中央( )
A.放弃了对农村原有土地制度的保护
B.阻止地方政府进行土地政策的调整
C.无力控制地方政府的行为
D.无意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
解析:D 本题考查学生对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土地政策的分析理解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国民党中央对湖北省政府做法的态度。湖北的土地改革取得一定成效说明国民党中央并未“阻止”土地改革,说明B项错误。但是没有“肯定”说明了国民党中央对此项改革措施并不支持,A项错误、D项正确。C项与史实不符。
8.(2013年海南历史,17)1941年2月,以美国总统罗斯福代表身份来华的居里正式向蒋介石声明:“美国在国共纠纷未解决前,无法大量援华。中美间的经济、财政等问题不可能有任何进展。”这表明当时美国( )
A.以中国内部纠纷为由拒绝对华援助
B.反对国民党采取的反共政策
C.敦促国共两党放弃各自的政治主张
D.借助援助促成国共两党全力抗日
解析:D 从材料信息“美国在国共纠纷未解决前,无法大量援华。中美间的经济、财政等问题不可能有任何进展”可知,美国援华的重要条件是“国共纠纷”的解决,联系1941年2月这一时代背景,由于美日矛盾的激化,美国准备援助中国抗日,以中国牵制日本。由此可见,美国援华的目的是抗日,而国共的纠纷不利于抗日的大局。因此美国的声明意在敦促蒋介石协调国共矛盾,全力合作抗日。故D项正确。
9.(2014三明模拟)以下是《太原会战中国军队指挥系统表》,材料可以说明( )
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副司令长官黄绍竑 第2集团军总司令 孙连仲 第6集团军总司令 杨爱源 第7集团军总司令 傅作义 第14集团军总司令 卫立煌 第18集团军总司令 朱德 第22集团军总司令 邓锡侯 A.国民党军队全力承担太原会战的作战任务
B.日军占据战略优势
C.八路军在两个战场都曾作出重大贡献
D.国共两党在军事上积极合作
解析:D 材料仅仅体现了参战部队的序列,既有国民党的军队也有共产党的军队,说明两党在军事上积极合作,D项正确。A项错在“全力”。材料中没有日军军力的信息,B项错误。C项材料无法说明。
10.(2013江门调研)日本今井武夫曾写道:“在中国事变的开头,日本方面有一部分人以为一个回合就可以使中国军订立城下之盟。这种思想如白日梦一样消逝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事变”是指日本全面侵华
B.“事变”促成了中国全民族抗日
C.“事变”引发了中美关系走向破裂
D.淞沪会战导致了日本“白日梦的消逝”
解析:C 日本全面侵华开始后,中国形成了全民族抗战的局面,淞沪会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妄想,因此,A、B、D三项正确。日本全面侵华损害了美国在华利益,促使中美走向合作,珍珠港事件后,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
11.“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费正清《观察中国》)中国近代最有利于实现这两个梦想是在( )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解析:D 材料的两个梦想实际上是民族独立和人民当家做主,是中国民主革命的目标,解放战争基本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
二、非选择题
12.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人民奋起反抗列强侵略,救亡图存,努力争取中华民族的复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国民革命时期反帝运动不断趋于高涨,列强不得不调整对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放弃固守条约特权的立场。南京国民政府利用这一有利形势积极开展改订新约的“修约外交”。1928年7月,中美两国代表经秘密谈判之后,宣布废除中美间的片面协定关税制度。其他国家也陆续承认中国关税自主。抗战期间,中国对日、意、德法西斯三国宣战,并宣布废止与三国的一切条约。同时还促使美英等国放弃治外法权。1942年10月10日,蒋介石宣布,美、英等国已“表示愿自动撤销在华治外法权及其他有关权益”。
——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材料二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日本根据不平等条约强行割占(中国)台湾。这是殖民时代强权政治的产物。二战结束后中国政府收回自己的固有领土,符合人类正义原则,也是有国际法依据的。1943年12月1日发表的《开罗宣言》规定:“……日本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东三省、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首脑在《波茨坦公告》第八条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须实施”,上述具有国际法律效力的文件,决定了战后日本将台湾归还中国的事实。
——熊志勇、苏浩《中国近现代外交史》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完成以下表格。
时间 所废除的不平等条款 废除的原因 1928年 1942年 (2)我国台湾是如何被日本帝国主义强占的?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决定台湾最终归还中国的各方面因素。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依据材料一内容归纳不平等条款;废除的原因要关注当时中国国内和国际局势的变化。第(2)问,台湾被强占根据所学较易回答,“因素”要从国内外两个角度思考。
答案:(1)
时间 所废除的不平等条款 废除的原因 1928年 协定关税 国民革命运动的反帝斗争,国民政府的“修约外交” 1942年 领事裁判权(或“治外法权”) 中国对法西斯国家宣战。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 (2)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日本割占我国台湾。台湾是中国固有的领土,台湾回归体现正义原则;中国人民的英勇抗战;日本帝国主义战败投降;《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为台湾回归提供国际法的保证。
13.近现代以来的历史进程深刻表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推进中国社会变革、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矗立在天安门广场中央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浮雕,“武昌起义”与“南昌起义、抗日战争、渡江战役”等依次排列,它寓示着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必然联系,反映了共产党人的历史观。……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毛泽东同志在1942年关于《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的讲话中,曾经指出“我们研究党史,只从1921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辛亥革命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一个内在生长点。
——刘新如《辛亥革命100周年与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历史昭示》
材料二 令侵略者想不到的是,这一事件激起了中华民族的抗日怒潮,中国人民以此为起点进行了长达14年不屈不挠的抗日战争,最终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的民族解放战争的完全胜利。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历经列强蹂躏的中华民族,已经在日本帝国主义鲸吞中国的嚣张野心中彻底觉醒和顽强奋起了!
——(2011年)《人民日报》社论《勿忘国耻,共襄复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阶级基础等角度分析“辛亥革命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一个内在生长点”。
(2)材料二中“这一事件”指的是什么?有何严重后果?结合有关史实说明中华民族是如何“彻底觉醒和顽强奋起”的。
解析:第(1)问,考查了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诞生之间的关系,注意按照题目限定的角度解答;第(2)问“这一事件”从“中国人民以此为起点进行了长达14年不屈不挠的抗日战争”等可以分析出是九一八事变,其他问题根据教材有关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1)
①辛亥革命在政治上推翻帝制,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扫除了最初的政治障碍;
②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
③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基本矛盾更加激化,孕育着一场新的革命高潮;
④辛亥革命推动了思想解放与民族觉醒,为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思想条件;
⑤早期共产党人基本上都受过辛亥革命的洗礼和启蒙,后来转变为共产主义者。
(2)九一八事变。
后果:日本侵占整个东北,东北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史实:面对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威胁,1937年国共两党实现合作,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全民族抗战,经过八年艰苦抗战,最终取得抗战的伟大胜利。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学姐学长同城考生自由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