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2015年高考生物同步复习题: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2015年湖北高考生正在努力备考中,湖北高考网整理了2015年湖北高考生物同步复习题,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内环境是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
B.内环境是细胞内的环境,即细胞内液
C.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一般要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D.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构成
解析: 内环境不是细胞内的环境,而是体内细胞的生存环境。细胞内液不是内环境。
答案: B
2.下列关于下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示过程
①
②
③需要消化、呼吸、泌尿等系统的参与才能完成
B.
④可表示细胞所需要的O2、养料,
⑤可表示代谢产生的CO2等废物
C.过程⑥表示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D.图示的内环境通常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
解析: 内环境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须依赖于消化、呼吸、泌尿等系统,A正确;细胞从内环境中吸收所需要的O2、养料,并将代谢产生的CO2等废物通过内环境排出体外,B正确;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C正确;内环境通常是由血浆、组织液与淋巴组成的,故D错误。
答案: D
3.如图为哺乳动物的某组织,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肌肉细胞缺氧时,
③的pH会降低,但由于Na2CO3的调节作用,
③的pH会维持不变
B.与
⑤相比,
③中含有的蛋白质多
C.
②中的O2到达
④至少需要经过3层膜,
②处的O2浓度高于
④处
D.
②呼吸作用的终产物CO2不会引起
③的pH变化
解析: 肌肉细胞缺氧时,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与血液中的NaHCO3发生反应,血液的pH变化不大,A错误;
②中的O2到达
④中,首先要穿过
②的1层细胞膜,再穿过毛细血管壁的2层细胞膜进入组织间隙,最后穿过
④的1层细胞膜,共穿过4层膜,故C错误;细胞
②中无线粒体,不能通过呼吸作用产生CO2,故D错误。
答案: B
4.如图为淋巴和另外三种液体之间相互关系示意图,下列相关判断错误的是( )
A.丙与乙之间的关系不存在
B.如果甲与乙之间的水分交换失去平衡,可能会引起组织水肿
C.淋巴不仅可以调节甲与乙之间的水分平衡,而且能将乙中少量的蛋白质运回甲
D.四种液体之间不断发生物质交换,为细胞提供了必需的物质并排出了代谢废物
解析: 淋巴中的物质只能来自组织液,而淋巴通过淋巴循环汇入到血液循环中,故可以确定甲、乙和丙分别表示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甲与乙之间的水分交换是维持细胞生活环境保持正常渗透压的重要条件,如果这个平衡被破坏,则会引起组织水肿等症状,B正确;淋巴循环有三个作用:免疫、调节血浆和组织液之间水分交换、将组织液中的少量蛋白质运回血浆,C正确;细胞所必需的物质及代谢废物只有通过体液各个成分之间的相互交换才能正常地获得和排出,D正确。
答案: A
5.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量。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Na+ K+ Ca2+ Mg2+ Cl- 有机酸 蛋白质
①
② 142 5.0 2.5 1.5 103.3 6.0 16.0
③ 147 4.0 1.25 1.0 114.0 7.5 1.0
④ 10 140 2.5 10.35 25 - 47 A.
②属于血浆,其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浆中无机盐及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B.
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
③增多
C.
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
D.
①比
④量多,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解析:
①是细胞外液,
②是血浆,
③是组织液或淋巴,
④是细胞内液。生物体内的体液中,细胞内液多于细胞外液,细胞质基质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故D错误。
答案: D
6.如图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四种器官,
①
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B.Ⅱ内的葡萄糖通过
①进入血浆和淋巴
C.
③表示重吸收作用
D.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肤
解析: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A正确;Ⅱ内的葡萄糖通过
①只能进入血浆不能进入淋巴,B错误;
③表示重吸收作用,C正确;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肤,D正确。
答案: B7.右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
②
③受阻时,会引起组织水肿
B.乙表示细胞内液
C.T细胞、B细胞可以存在于丙液中
D.丁液中的O2浓度比甲液中的高
解析: 图中甲为组织液,乙为血浆,丙为淋巴,丁为细胞内液。T细胞和B细胞为淋巴细胞,可以存在于淋巴中。
答案: C8.如图为正常人体内肝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其中
①
②
③
④分别表示体液的成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C6H12O6→CO2+H2O+能量”可发生在
③中
B.体液
①中含有胰岛素和血浆蛋白
C.图中
②
③构成了肝细胞生存的直接内环境
D.正常情况下,
①
②
④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动态平衡
解析: 根据题干
①
②
③
④分别表示体液的成分,可以判断
①是血浆,
②是组织液,
③是细胞内液,
④是淋巴。肝细胞生存的内环境为组织液,而
③属于细胞内液,故C错。正常细胞(成熟红细胞除外)都能够进行“C6H12O6→CO2+H2O+能量”的反应。
答案: C
9.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激素、氨基酸、蔗糖等有机物是内环境的成分
B.人体代谢中生物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细胞内,而不是内环境中
C.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组织液和消化液
D.内环境稳态就是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和pH等保持不变
解析: 蔗糖属于植物体内的二糖,因此不可能存在于内环境中,A错误;消化液在小肠中,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错误;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和pH等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而不是不变,D错误。
答案: B10.右图表示人运动前后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那么bc段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乳酸与NaH2PO4反应生成H3PO4
B.乳酸与血液中的O2发生氧化反应
C.乳酸与Na2CO3反应
D.乳酸与NaHCO3反应生成CO2
解析: B点乳酸浓度高,乳酸与NaHCO3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水解为CO2和H2O。
答案: D11.右图为小肠绒毛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葡萄糖进入
①的方式是协助运输
B.
③内液体渗透压过高可引起组织水肿
C.由
②携带的氧到组织细胞内被利用,至少需要经过6层生物膜
D.
⑤内液体含有的蛋白质与
③内一样多
解析:
①为小肠绒毛细胞,
②为红细胞,
③为毛细血管,
④为组织液,
⑤为毛细淋巴管;O2离开红细胞要经过1层生物膜,然后通过单层毛细血管壁需经过2层生物膜,再进入组织细胞又通过1层生物膜,但选项中最终到达的部位是“发挥作用的部位”——具双层生物膜的线粒体,所以至少需经过6层生物膜,C正确;葡萄糖进入
①的方式是主动运输,A错误;组织液
④渗透压过高可引起组织水肿,B错误;淋巴中含有的蛋白质比血浆中少,D错误。
答案: C
12.右图是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
①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O2从
①到达
②内要穿越2层生物膜
B.若
②为胰腺细胞,则
①处的O2浓度高于
⑤处
C.
③
④中的蛋白质可以通过毛细淋巴管壁相互交换
D.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
②
⑤
解析: O2从
①到达
②内穿越膜的层数为3层,A错误;若
②为胰腺细胞会通过呼吸作用消耗O2,则
①处的O2浓度高于
⑤处,B正确;
③是毛细淋巴管,
④是组织液,毛细淋巴管中的蛋白质只能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液,C错误;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
①血浆和
④组织液,D错误。
答案: B
13.如图a、b、c表示三种主要的内环境,
①
②
③
④表示相应通过的具体成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a为血浆,b为组织液,c为淋巴
B.图中
③和
①中通常都含有大分子物质
C.小肠黏膜(近肠腔一层)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包括b和c
D.图中a为淋巴,b为血浆,c为组织液
解析: 图中a为淋巴,b为血浆,c为组织液。
答案: D14.右图为人体体液中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叙述是( )
A.a、b、c依次为消化液、血浆、尿液
B.a、b、c依次为血浆、细胞内液、尿液
C.b、c、d依次为组织液、细胞内液、淋巴
D.a、b、c依次为组织液、淋巴、细胞内液
答案: C
15.下图为人体细胞及其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
①
②
③
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
①
②
③组成的
B.体液
①中含有激素、血红蛋白、尿素、CO2等物质
C.效应B(浆)细胞分泌的抗体通过
②进入
①
④内,再经循环运输到发炎部位
D.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进入
①中,
①中NaHCO3与之发生作用使pH基本稳定
解析: 图中
①为血浆,
②为组织液,
③为细胞内液,
④为淋巴。人体的内环境是由
①
②
④组成的,A错误;体液
①中不含有血红蛋白,B错误;效应B细胞位于血浆和淋巴中,所以分泌的抗体直接进入
①
④内,C错误。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6.(18分)下面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a表示________系统,b表示________系统,c表示__________系统,参与内环境维持的还有图中的____________系统。
(2)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病人呼吸受阻,导致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使血液pH__________,但乳酸可以与血液中的________发生反应,使血液的pH维持相对稳定。
(4)内环境相对稳定,除了图中所示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还必须在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调节下进行。
(5)外界中的O2进入红细胞,共穿过__________层生物膜。
解析: (1)内环境是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同时借助多个器官、系统的参与,如呼吸系统吸入O2排出CO2,消化系统消化吸收食物从而为机体提供营养物质,泌尿系统排出细胞代谢废物。(2)组织细胞内CO2的浓度高于组织液中CO2浓度,所以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3)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与血液中的NaHCO3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使血液的pH维持相对稳定。(4)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5)外界中的O2进入红细胞,首先需要穿过肺泡壁的1层细胞(2层生物膜),然后进入毛细血管(1层细胞,2层生物膜),最后进入毛细血管内的红细胞(1层生物膜),共5层生物膜。
答案: (1)呼吸 消化 泌尿 循环 (2)组织细胞内CO2的浓度高于组织液中 (3)降低 NaHCO3 (4)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5)5
17.(22分)如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表示细胞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图中的________(填序号)构成内环境,其中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________(填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
(2)图中能直接相互交换物质的体液是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________(填序号)。
(3)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多种。以O2为例,O2从血液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________;O2主要参与有氧呼吸的第________阶段。
(4)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既有密切关系,又有一定区别。一般情况下,
②与
③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②的化学组成中有HCO、HPO等物质,它们对于维持________的稳定有重要意义。
(6)如果该图为肝脏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则与A端液体相比较,B端明显减少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等、明显增加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等。
(7)正常人
②内的pH通常维持在________之间,直接起调节作用的是血液中的________物质。
(8)内环境酶促反应正常进行需要的外界条件是__________和________。
解析: 据图,
①
②
③
④
⑤分别为组织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淋巴、红细胞内液。(1)血浆、组织液、淋巴即
②
③
④构成内环境,毛细血管壁细胞内侧接触血浆,外侧接触组织液,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
②
③。细胞外液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三个主要方面。(2)组织细胞内液与组织液、血浆与组织液、血浆与红细胞内液能直接相互交换物质,毛细淋巴管壁细胞外侧接触组织液,内侧接触淋巴,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
③
④。(3)气体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O2主要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反应。(4)
②为血浆,
③为组织液,
②与
③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血浆中含有大分子蛋白质,而组织液中一般不含大分子蛋白质。(5)HCO、HPO等物质对于维持血浆pH的稳定有重要意义。(6)据图,A端为进入肝脏端,B端为出肝脏端,经过肝脏的代谢,B端与A端液体相比较,明显减少的物质有氧气、营养物质等,明显增加的物质有二氧化碳、尿素等。(7)人体血浆pH通常维持在7.35~7.45之间,酸碱缓冲物质对于血浆pH的相对稳定起调节作用。(8)酶促反应需要酶的活性正常,而酶的活性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
答案: (1)
②
③
④
②
③ 渗透压 酸碱度 温度 (2)
①
③、
②
③、
②
⑤
③
④ (3)自由扩散 三 (4)
②中含有大分子蛋白质,
③中一般不含大分子蛋白质 (5)pH (6)O2、营养物质 CO2、尿素 (7)7.35~7.45 缓冲 (8)适宜的温度 适宜的pH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学姐学长同城考生自由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