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2019高职扩招文化素质考试大纲。
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2.时间与分值:语文、政治、数学合卷,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200分,其中语文80分、政治80分、数学40分。
3.主要题型:基础知识测试题、应用题。
第一部分 语文
一、考试目标与要求
(一)考试目标
本次考试目标是全面衡量考生语文素质,综合考核学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和文字表达能力。
(二)能力要求
语文科目主要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写作五种能力,具体要求如下:
1.识记:指识别和记忆,识记能力是语言能力中最基本的技能。要求能识别和记忆语文基础知识、文化常识和名句名篇等。
2.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更高一级的能力要求。要求能够领会并解释词语、句子、段落等的意思。
3.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合,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要求。要求能够筛选材料中的信息,分解剖析相关现象和问题,并予以归纳整合。
4.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5.写作:是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运用,是最高能力层级。
二、考试范围与内容
根据拟定的考试目标与要求,语文科目考试内容和范围如下:
(一)语言文字基础应用
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2.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3.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4.辨析并修改病句,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5.鉴别并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比拟、设问、反问、排比、对偶)。
6.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二)古诗文阅读
1.理解字词的含义。
2.理解作品中的形象。
3.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与情感。
4.把握文言虚词、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三)现代文阅读
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
3.概括、评析文章的基本观点或文章主旨。
4.分析文章人物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感。
5.分析文章的主要写作特点(语言特点、修辞手法、表达方式、文体特点)。
(四)写作
1.应用文考试要求:
①格式规范;
②称谓及其用语正确、得体;
③文章目的、要求明确;
④内容符合事理;
⑤语言通顺、结构完整。
2.大作文考试要求(不少于500字):
①切合题意,符合文体要求;
②思想健康,中心明确;
③语言通顺,结构完整;
④书写规范,标点正确。
第二部分 政治
一、考试目标与要求
(一)考试目标
本次考试目标是考查考生的相关哲学社会科学知识;
考查考生是否能比较灵活地运用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内容,与时俱进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考查考生是否具备现代社会生活中应有的自主、自立、自强能力;
考查考生是否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
(二)能力要求
主要测试理解、分析、判断、运用等能力。表现为:
1.获取和解读信息
(1)从试题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2)从试题的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3)准确、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
2.调动和运用知识
(1)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学科知识,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推理;
(2)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
(3)综合检索和选用自己的“知识库”中的有关知识和技能。
3.描述和阐释事物
(1)准确描述试题所涉及的学科基本概念、观点和原理;
(2)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有关社会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3)全面阐释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4.论证和探究问题
(1)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创见性回答;
(2)整合学科知识和方法,论证或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
(3)用顺畅的语言、清晰的层次、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二、考试范围与内容
本考试大纲所涉及的考试范围为《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必修课程基础模块的内容,以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的教学内容为主要参考教材。
具体考试内容和相应要求如下:
(一)经济生活
1.生活与消费
2.生产、劳动与经营
3.收入与分配
4.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二)政治生活
1.公民的政治生活
2.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3.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4.当代国际社会
(三)文化生活
1.文化与生活
2.文化传承与创新
3.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四)生活与哲学
1.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2.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3.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4.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五)时事政治
1.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
2.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
第三部分 数 学
一、考试目标与要求
(一)考试目标
本次考试目标主要考查考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水平,以及考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能力要求
数学考试能力要求重点体现在概念和计算方法两个方面,分为三个层次要求:有关定义、定理、性质和特征等概念的内容按“知道、了解和理解”三个层次要求;
有关计算、解法、公式和法则等方面的内容按“会、掌握和熟练掌握”三个层次要求。
二、考试范围与内容
(一)集合
1.了解集合的含义、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能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集合;
2.了解空集的含义,掌握空集及常用数集的符号表示;
3.理解两个集合的交集与并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交集与并集。
(二)不等式
1.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理解区间的概念,掌握区间的表示方法,能用区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3.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一元二次不等式和简单的分式不等式的解法。
(三)函数
1.了解函数的概念,能求出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函数值;
2.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函数;
3.理解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能判断简单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
4.掌握简单函数的实际应用。
(四)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1.理解有理数指数幂的含义,了解实数指数幂的意义和运算法则,掌握幂的运算;
2.理解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概念,掌握其图像和性质,并能应用其性质解决简单问题。
(五)数列
1.理解数列、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
2.能根据数列的通项公式写出数列的某一项,能判断一个数列是否是等差或等比数列,并求出公差或公比;
3.能运用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的性质、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六)直线与圆的方程
1.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中点公式,能根据两点的坐标求出线段中点坐标,求出两点间的距离;
2.理解直线的倾斜角、斜率的概念,会求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
3.掌握直线的点斜式方程,能根据直线方程求出直线的斜率;
4.理解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能根据两条直线的斜率判断它们是否平行或垂直,能求两条相交直线的交点坐标;
5.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标准方程,能根据圆的标准方程求圆心坐标和圆的半径。
相关推荐: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学姐学长同城考生自由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