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工信部网站备案实名:湖北自考网 为考生提供湖北自考信息服务,仅供学习交流使用,官方信息以湖北教育考试院为准。

湖北自考网

网站首页 自考专业 自考院校 考场查询 成绩查询 网上报名 考生平台
专题:
自考报名时间 考试时间 自考培训 模拟考试 教材大纲 免考办理 转考办理 实践考核 毕业申请 学位英语培训 学位申请 专升本 成人高考 招生老师
湖北自考在线 湖北学位英语培训班 湖北成人高考报名 湖北自考视频免费领取
当前位置:湖北自考网 > 自学考试文学概论课程复习笔记

自学考试文学概论课程复习笔记

湖北自考网 来源: 时间:2011-08-03 00:00:00
第一章 文学观念
  名词解释
  文艺学:研究文学的科学统称,包括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以社会历史现实为研究对象,以哲学方法论为总指导,研究和阐明文学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的科学。
  文学观念:对文学的看法,“什么是文学”,变化中的,因民族、时代、群体、人而不同。
  文学:具有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结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交流的语言艺术。
  文学四要素:世界、作家、作品和记者。文学的必备要素,体现人与客体的以象性,体现人的本质力量。
  表演艺术:通过表演来展现艺术形象的艺术。
  造形艺术:运用一定的材质在空间塑造立体或平面形象的艺术。
  语言艺术:以语言为媒介构成艺术形象的艺术。
  视界融合:同一对象,人们视界与历史已有视界交融。
  文化: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显示的意义的总和。广义、狭义、符号学。
  文学文化:揭示人的自生存境遇和状况;叩问人生的意义;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联系;憧憬人类的未来。
  品质阅读:从关注文本中的用字、比兴、平仄到关注情景、人物和情节。
  价值阅读:发现文本的文化内涵和价值的阅读。
  物理境:事物纯然的客观存在。
  心理场:事物在人的心目中的存在。
  审美:处于活跃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下,对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
  审美意识形态:集团倾向性与人类共同性的、认识与情感的、无功利性与有功利性的、假定性与真实性的统一。
  文学的认识性:以社会的认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文学的情感性:文学认识总是以情感评价方式表现出来。
  文学的假定性:文学的虚拟性。
  文学的真实性:艺术形象的合情合理的性质。
  经验:个人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
  体验:把自己置身于价值世界去寻求、体味、创造生活的意义和诗意。
  诗言志:诗是抒发人的思想感情的。
  诗缘情:诗歌是抒发人的感情的。
  教化:诗歌为政治教化服务的文学思想。
  文艺复兴:14~16世纪,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目标。
  启蒙主义:18世纪,高扬“自由 平等 博爱”旗帜,反封建、反传统、反教会,唤醒民众的文学思想主张。
  俄国形式主义:文学是特殊的语言建构,是艺术手法,主张“陌生化”。
  结构主义:由结构主义方法论所联系起来的文学思潮,功能层、行动层、叙述层。
  新批评:文本主义,认为批评应着力于文本的字义、结构的分析。
  西方现象学:以现象学哲学为基础,一方面否认审美对象的初始实在性和审美价值的最终理智判断;一方面强调感觉和知觉的直观性和审美经验在各价段的决定作用。
  接受美学:建立某种“召唤结构”,有待读者响应,从而构成对话关系。
  召唤结构:文学作品具有意义空白和含义不确定,召唤读者去填充和确定。
  新乐府:以新乐府得名,关心民苦,揭露时弊,有现实主义倾向。
  古文运动:以儒学为旗帜,以复古为口号,以文体改革为中心,以维护唐王朝为目的的散文革新运动。韩愈,柳宗元
  物感说:我国古代提出的一种心与物关系的学说。
  心物交融说:刘勰,关于作家艺术构思与客观事物的论点。
  表象:保留在记忆中的客观事物的映象。
  全景小说:多层次,多线索,多主题,跨时空,竭力描写社会生活全景,百科全书。
  移情说:感情外射,原本我的感情外射或融入到物的身上,使之亦有,我就是物,物就是我。
  距离说:拉开功利距离的体验。对已有的经验换一种角度重新审视。
  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王国维,与对共同生命着,为入;体验又要反刍,进行自审,为出;两者辨证统一。
  简答题
  一、什么是再现说?
  1. 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模仿和再现。
  2. 体现朴素唯物主义精神和现实主义美学原则。
  3. 忽视作家的主观能动性和艺术媒介的作用。
  二、什么是表现说?
  1. 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认为作品是作家的情感流露。
  2. 文学是作家主观感受、体验的产物。
  3. 主张以外部现实为对象。
  4. 以不平凡的色彩描写平凡事物。
  三、什么是实用说?
  1. 强调作品被读者所利用的关系。
  2. 保守的一面,文学成为麻痹人精神,维护统治。
  3. 积极的一面,促进人的解放,推动社会前进。
  四、什么是客观说?
  1. 将作品抬高到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地位。
  2. 切断作品与作家、读者的联系,把文学作为独立的存在体。
  五、什么是体验说?
  1. 强调读者对作品的意向性体验和阅读作品时的感受与再创造。
  2. 只有读者参与,文本才成为作品,才完成文学的创造。
  六、文学观念嬗变的原因?
  1. 时代原因。
  2. 自身发展的原因。“模仿—表现—变形—装饰”发展趋势。
  3. 与人的观点不同及其变化有关。
  七、什么是文学,怎么理解文学定义?
  1. 文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样式,具有社会意识形态,凝结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的情感交流的语言艺术。
  2. 文学是一种文化模式。
  3. 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
  4. 文学是作家个体体验的凝结。
  5. 文学是读者与作家,读者与读者沟通情感的渠道。
  6. 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
  八、什么是文学的文化意义?
  1. 揭示人的自生存境遇和状况;
  2. 叩问人生的意义;
  3. 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联系;
  4. 憧憬人类的未来。
  九、文学的文化意义是怎样发现的?
  1. 通过有效的阅读。
  2. 品质阅读。
  3. 价值阅读。
  论述题
  一、为什么说文学源于生活又改造生活?
  1. 文学源于生活又改造生活。
  2.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二、什么是审美?审美的实现需要哪些条件?
  1. 审美是处于活跃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下,对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
  2. 主体心理层。
  3. 客观对象层。
  4. 心理时空层。
  5. 历史文化层。
  三、文学审美活动有哪些物点?
  1. 广泛的包容性。是一种语言,语言包含一切。
  2. 深刻的思想性。思想的深刻性,深刻的思想性。
  四、什么是文学审美的意识形态性?
  1. 性质上,有集团倾向性又有人类共通性。
  2. 主体把握对象上,是认识又是情感。
  3. 目的功能上,是无功利性又是有功利性。
  4. 反映生活上,有假定性又有真实性。
  五、作家的体验有哪些物征?
  1. 情感诗意化。
  2. 意义深刻化。
  3. 感受人性化。
  第二章 文学语言组织
  名词解释
  文本:语言的实际运用形态,根据一定的语言规律和语义规则组成整体语句,未经读者阅读只是语言产品(如书)。
  文学文本:构成文学这种语言艺术品的具体语言形态。
  桐城派:方苞开创,刘大木魁,姚鼐发展,学《左传》、《史记》先秦西汉散文和唐宋八大家,讲究义法,水求语言雅洁,以阳刚阴柔分文章风格。
  文之精粗:粗是形色声名,可见可听的外界景象;精是指道。
  文学文本的语言性:文学文本所具有的基本的语言特性。
  语言:声音与意义结合的符号表意系统,是人类交际最重的工具。
  文学语言:加工过的,规范化了的书面语言。
  文学作品的语言:经过作家加工的,旨在创造艺术形象并表达意义的语言形态。
  语言结构:语言集团的总模式,代代相传的语言系统,包括语法、名法、词汇,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代码。
  言语:在特定语境下人的说话活动,是说话人可能说或理解的全部内容,传达个人说话的一种信息。
  语言革命:胡适提出,1.言之有物,2.不模仿古人,3.讲求文法,4.不无病呻吟,5.不滥调套语,6.不用典,7.不讲对仗,8.不避俗字俗语。
  文学语言组织:文学文本最基本层次和直接现实,是表现性目的和个性特征的整体性语言构造。
  语音层面:语言组织的基本层面之一,是文学语言组织的语音组合系统,包括节奏和音律。
  文法层面:文学语言组织基本层面之一,文学语言组织在语调、语句和篇章方面的构成法则。包括词法、句法和篇法。
  辞格层面:语言组织的基本层面之一,是富有表现力并带有一定规律性的表现程式的运用状况。
  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文学语言组织的美的具体表现方式及其相应的构成法则。内指性、音乐性、陌生化、本色化。
  简答题
  一、什么是文学文本?它与文学作品的区别?
  1. 文学文本是供读者阅读的包含冠整意义的实际语言形态,语言艺术品的基本存在方式。
  2. 文学文本是作家创作出来供读者阅读而未阅读的语言形态。
  3. 文学作品已被读者阅读并赋予一定读法的语言形态。
  二、如何理解文学文本?
  1. 是指一种实际的语言形态。它不是指理想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社会语言结构,而是指特定的个体或群体在社会生活中对语言的具体运用。
  2. 表达某种相对完整的意义。
  3. 被创造出来被读者阅读和接受的。
  三、什么是文学文本的组成?
  1. 文学语言组织。
  2. 文学形象系统。
  3. 文学意蕴世界。
  四、什么叫文学文本中的语言,有何重要地位?
  1. 文学文本的语言是作家经过加工的,旨在创造艺术形象,表达意义的语言形态。
  2. 是文学文本的基本存在方式。
  3. 是意义不可分离的生长地。
  4. 不仅表达意义而其本身就是意义的组成部分。
  5. 是文学文本的美的组成部分。

有意报考该校的学

结束
本文标签
特别声明:1.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湖北自考网”的,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湖北自考网(www.hbzkw.com)”,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2.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实或侵权,请联系我们沟通解决。最新官方信息请以湖北省教育考试院及各教育官网为准!
限时,免费获取学历提升方案

已帮助10w万+意向学历提升用户成功上岸

  • 毛泽东思想概论

    毛泽东思想概论

    培训优势:课时考点精讲+刷题+冲刺,熟练应对考试题型。全程督促学习,安排好学习计划。 毛泽东思想概论...自考培训
  • 英语二

    英语二

    本课程既是一门语言实践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重要素质课程,它以培养学习者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为目标,使他们在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够使用英语进行有效的交流。 英语二...自考培训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本书包括两个部分:自学考试大纲和基本原理。主要内容有,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发展,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社会主义社会及其进程,共产主义社会及其进程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考培训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科学性、知识性以及实践性和修养性。它包罗政治、思想、道德、心理本质、学习成才和法律本质等内容,指导和回答大学生在人生、抱负、信念等方面遍及关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自考培训
  • 中国近代史纲要

    中国近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依据中央审定的普通高等学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编写大纲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结合自学考试的特点设计了十章,集中讲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一直到200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160多年的中国近现代历史。 中国近代史纲要...自考培训
微信公众号 考试交流群
湖北自考网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随时获取湖北省自考政策、通知、公告以及各类学习资料、学习方法、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