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的城市适应问题
农民工的城市适应问题
关键词:农民工、城市、适应、障碍
一、农民工城市适应的相关涵义
“农民工主要是指户籍仍在农村,进城务工和在当地或异地从事非农产业的劳动者。他们就业流动性强,有的在农闲季节外出务工、亦农;有的长期在城市居住、生活和工作,已成为产业工人的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虽然尚未成为城市居民,但与农民也有很大的不同,生产生活方式、思想文化观念已受到城市现代文明的熏陶。” (魏礼群著:《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之(代序言)《正确认识和高度重视解决农民工问题》,言实出版社,2006年第1版,序言第1页)
本文讨论的农民工,是指有农民户籍身份,进城务工的人中,长期在城市居住、生活和工作, 希望能在城市发展、定居的那部分人,包括农民出生的没有获得城市户籍并在城市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但不包括亦工亦农的两栖农民工。这些人只是户籍在农村,不想、或许也不会从事农业生产,他们是二、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目标是顺应城市化进程,移民城市。
城市生活方式的基调——城市性,与农村的主要区别是:第一,正式社会组织取代非正式组织对社会日常生活起组织作用,社会控制的正式机制(法律、法规、政策和契约等)比非正式机制(血缘、家庭、习俗等)更重要。第二,竞争成为城市生活的主旋律。城市生活中时时具有危机感和竞争意识。第三,社会交往表现出广泛性与浅表性,社会交往成为一种角色的交往,即非个人的和无情感作用的交往形式。第四,社会关系联结的主要纽带是货币而非亲缘或地缘,为人处事上有很强的功利意识和理性的思维方式。第五,生活方式体系是开放的、多元的和多价值趋向型的。
“适应:法国瓦卡罗认为生命的意义就是适应,而适应能否成功,全在于是否能以不断的努力而树立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的平衡。适应是包括人类在内的有机体在一定的生存竞争的环境下获得生存条件的过程。适应程度越高,生存和机会便会越大。就人类而言,适应的方式除本身的改变之外,还需要改造环境。为了生存,人类既要与自然环境进行竞争,也要与社会环境进行竞争。适应社会最困难的过程,集中于“自我”与“他人”以及“我群”与“他群”之间的适应。为了整体的生存,必需有相互适应,不适应者就会被淘汰。”(程继隆主编,《社会学大辞典》,中国人事出版社,1995年第1版,415页) 本文要讨论的就是农民工这个“我群”与城市居民这个“他群”之间的适应问题。
“农民工进入城市社会的最大障碍就是户籍制度问题,这也是一个根本性的障碍。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之所以被称之为“农民工”,其直接根源就在于长期以来的二元户籍制度。” (杨云善、时明德著:《中国农民工问题分析》,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7年第1版,第160页)以户籍制度为基础,就业、居住保障、社会保障、医疗保障、社会福利以及教育等一系列的“不同户籍、不同待遇”的不公平的制度,成为阻碍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的制度性障碍。其原因是法律上对农民的歧视,导致城市系统从政府到市民,从思想观念到日常行为等方方面面对农民工的歧视。
二、农民工的城市适应
“工业化的推进,经济结构的转变,使进城农民工在职业转变中大规模地向市民转变成为必然;较高的经济收入、较丰富的的文化生活、较多的发展机会、也吸引以年轻人为主的农民工向市民转变……实现这一转变,自身需要克服安土重迁传统的影响;需要学习更多文化、法律、城市社会知识、增加社会交往,适应城市生活方式……” (韩俊、崔传义著:《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言实出版社,2006年第1版 之《农民工社会管理制度改革研究》,第467页。)
上述一段论述,前半段说明了农民工向市民转变的原因。后半段说明了农民工如何适应城市的生产生活。农民工的城市适应,还应在价值观念上、在社会心理上认同并接受城市现代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
由于人多地少,农村土地的容纳能力有限,农村增收困难,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城乡在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福利上的巨大差距,是外界对农民同胞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如前所述:较高的经济收入、较丰富的的文化生活、较多的发展机会,是农民工出于自身的需要而进城就业,并希望向市民转变的主要动力。
农民工进城谋得一份职业、获得一个住所,就有了在城市立足的基础。但是,由于农村和城市的组织方式不同、文化习俗不同、思想价值观念、社会交往以及生活方式的不同,农民工进城后,很难适应城市的生存环境。如前面关于“适应”的涵义中所述:“适应社会最困难的过程,集中于‘自我’与‘他人’以及‘我群’与‘他群’之间的适应。” “而适应能否成功,全在于是否能以不断的努力而树立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的平衡。”因此,农民工进城后,需要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他们所在的城市和这个城市的人,通过自学、成人教育或职业培训,学习就业技能,提高文化水平;通过与城市居民的交往和沟通,使得自己在生活方式上、思想观念上对城市社会逐渐认同并接受,同化为自己的,进而实现向现代城市市民的转变,成为未来公民社会的现代文明的城市公民。
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投资包括正规教育、在职培训、健康以及个人和家庭根据工作机会变化而发生的迁移。就业和生活方式是影响迁移决策的两类重要因素。前者直接与个人预期相关,后者可以看成从消费方面影响个人的因素。“在发展中国家,绝大多数迁移主要以收益预期为基础,通过从劳动生产率相对低的区域和工作流动到生产率相对高的区域和工作,劳动者能够变得更有效率。迁移能够增加个人的收入和工作经历、获得相关信息和技能。因此,迁移也是一个人力资本投资的过程。”(杨云善、时明德著:《中国农民工问题分析》,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7年第1版,第173页)农民工进城务工经商的主要原因,正是因为城市有获得更多收入的机会、获得更多发展的机会。由于户籍的限制,农民工并没能享有和城市居民同等的机会;对于农民工个人来说,由于工作技能的差异,农民工与城市居民并不是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在就业问题上,个人预期需要个人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去学习更多的技能,使自己能在就业方面的机会平等。提升就业技能的过程,也是获得更多工作经历的过程,技能的提升,在工作中应用后,可使农民工增加收入。收入增加后,为获得更多的收入,需要继续提升技能,也需要获得更多的信息,工作技能的信息,就业机会的信息。当农民工的获得就业信息的途径不再仅仅是老乡推荐介绍:“据调查,88%的农民工通过自发方式外出,有组织外出的仅占12%。自发性外出主要靠亲友介绍或帮带,就业成本低且成功率高,这也与农民工获得就业信息的渠道少、对社会职业中介机构诚信的认同感低有关。”(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编:《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言实出版社, 2006年第1版,第4页。)而是通过中介组织、招聘会、有招聘信息的报刊、杂志,招聘网站等多种途径获得就业信息。提升工作技能的方式不再仅仅是师傅传授时,而是通过正规教育、职业培训、成人教育、职业技能学校、自学等多种方式提升工作技能。当农民工获得就业信息的途径与提升工作技能的方式实现多样化,与城市居民大体相当时,在就业方面就适应了城市环境。
“而经济地位、语言文化上的差异也使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缺少生活上、情感上的交往。”(杨云善、时明德著:《中国农民工问题分析》,河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1版,第163页)农民工进城务工经商,有更高的收入预期。因此,增加经济收入,在经济上获得与城市居民相当或更多的收入,也是农民工适应城市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农民工有了更多的工作技能,更多的就业机会之后,通过努力,就能获得更多的收入。随着经济收入的增加,农民工会更多考虑定居城市。通过租住城区房屋,或者购买房屋,农民工实现了定居点从农村到城市的转变。定居点的转变、经济地位的平等,使农民工获得了与城市居民平等交往和沟通的资本。“新一代的农民工进城务工,不仅是为了挣钱,他们更向往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对尊重、平等和社会承认有更多的企盼。” (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编:《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言实出版社, 2006年第1版,第11页)
农民工适应城市的最表面是在行为方式上、外在形象上,如言谈举止与衣着服饰上模仿城市居民。男女青年的衣着、打扮,在外表上,农民工与城市居民已无多大差异。女孩的工资收入,很大一部分是用在购买衣服、化妆品上,她们也学城市女孩一样,穿时装、做头发、化妆打扮。言谈举止的模仿,需要他们与市民有更多的交往和沟通。
“农民工工作之余的主要休闲方式仅为看电视、睡觉等,几乎没有其他娱乐活动:调查表明,农民工业余时间的休闲方式主要有看电视、睡觉、看书看报、聊天或闲逛、棋牌及体育活动、听广播、上网、看录像、电影、打电话、自学、参加培训以及其他活动等。50%以上的农民工只有前三项是最主要的休闲方式。”这说明农民工在业余时间与城市居民的交往很少甚至几乎没有交往。没有交往和沟通,就没有真正适应城市。农民工进城务工经商,不仅是因为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收入,更是因为城市较丰富的文化生活。主动融入城市社会的农民工,在休闲娱乐方面会具有更多的城市生活方式的特征:功利性的与同事或与客户间的饭局或应酬;文化性的看电影、演唱会、音乐会等;娱乐性的歌厅、舞厅、酒吧、夜总会等消费性的娱乐场所或公园游乐、市民广场娱乐、运动、与市民交往等,以及到健身房健身等体育运动。因人而异,体现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的主动性。农民工进城后,短期内不能适应城市环境,不懂得怎样与城市人交往,在社会交往中,一般以亲缘关系和地缘关系为纽带,交往范围局限于农民工群体内部、老乡之间,使农民工虽然身处城市之内,却不能与市民进行全面的社会交往。”(杨云善、时明德著:《中国农民工问题分析》,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7年第1版,第163页) 而在城市,社会交往具有广泛性特点,社会关系联结具有功利性,而非地缘或血缘。“生活方式体系是开放的、多元的和多价值趋向
2.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实或侵权,请联系我们沟通解决。最新官方信息请以湖北省教育考试院及各教育官网为准!
-
102023-08湖北自学考试写出高分科技论文技巧湖北自学考试写出高分科技论文技巧
-
082022-032022年湖北自考论文范文参考:教师在教育中的作用2022年湖北自考论文范文参考:教师在教育中的作用
-
082022-032022年湖北自考论文范文参考:论培养语感的方法和渠道2022年湖北自考论文范文参考:论培养语感的方法和渠道
-
082022-032022年湖北自考论文范文参考:高职小学教育学生美术教育能力研究2022年湖北自考论文范文参考:高职小学教育学生美术教育能力研究
-
082022-032022年湖北自考论文范文参考:浅谈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现状其对策2022年湖北自考论文范文参考:浅谈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现状其对策
-
082022-032022年湖北自考论文范文参考:物理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实例2022年湖北自考论文范文参考:物理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实例
已帮助10w万+意向学历提升用户成功上岸
-
毛泽东思想概论
培训优势:课时考点精讲+刷题+冲刺,熟练应对考试题型。全程督促学习,安排好学习计划。 毛泽东思想概论...自考培训 -
英语二
本课程既是一门语言实践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重要素质课程,它以培养学习者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为目标,使他们在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够使用英语进行有效的交流。 英语二...自考培训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本书包括两个部分:自学考试大纲和基本原理。主要内容有,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发展,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社会主义社会及其进程,共产主义社会及其进程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考培训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科学性、知识性以及实践性和修养性。它包罗政治、思想、道德、心理本质、学习成才和法律本质等内容,指导和回答大学生在人生、抱负、信念等方面遍及关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自考培训 -
中国近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依据中央审定的普通高等学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编写大纲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结合自学考试的特点设计了十章,集中讲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一直到200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160多年的中国近现代历史。 中国近代史纲要...自考培训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随时获取湖北省自考政策、通知、公告以及各类学习资料、学习方法、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