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读》: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自考串讲笔记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1、背景:19世纪30、40年代,欧洲工人运动迅速开展,马克思根据斗争实践的需要,批判的改造了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的政治经济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本书包含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以及对费尔巴哈唯物论的革命改造。关于马克思的思想发展:论伊壁鸠鲁哲学的学位论文——所持还完全是黑格尔唯心主义的观点;1842年《莱茵报》文章,开始转变;1844年《德法年鉴》彻底完成。开始了马克思主义形成和发展的新时期。本书和《神圣家族》是其奠基作。《共产党宣言》对这个学说作了完整的、系统的、至今仍是最好的阐述。
2、马克思用社会实践的观点和方法研究美学是美学研究史上的根本变革:黑格尔在他自己杜撰的理念世界中去寻求美的问题,他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费尔巴哈把人只看作是感性的对象,而不是感性的活动,在他那里唯物主义和历史是彼此完全脱离的;而马克思主义肯定了黑格尔的人的主观能动性,否定了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学说,确立了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基本活动应当理解为人类的社会实践。马克思从经济学和哲学的结合上研究社会现象包括美学现象,因为他们的共同点都以社会实际作为研究社会现象的焦点。
3、社会实践对自然和人的改造作用:马克思所说的劳动是指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特别是指人类社会的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物质生产劳动。劳动这个中间环节,作为桥梁和纽带,把人和自然紧密的联系起来,使人和自然的对立关系发生变化,使自然的躯体打上了人的烙印成为“人化的自然”,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现实。
4、劳动创造了美:(一)从实践的观点看美的产生和美的根源。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在人对客观世界的关系上,就是既承认客观世界的现实性,又承认人的实践活动对现实世界的改造作用。人通过实践改造了现实世界,同时也就创造了美。
“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人类的劳动生产,是要把自然物改造为合乎人的目的和需要的对象,是在认识了自然规律之后,在劳动者头脑中形成了内在的尺度、标准或蓝图之后才能进行的。可见,内在的尺度,从他的内容和根源来说,是客观的,它反映了劳动对象的内部规律;同时,它又体现了人类改造、利用对象的愿望和要求,体现了人类生活活动的需要和目的性,体现了人的本质力量。所谓美的规律,是指造型的规律或造型美的规律。
(二)“自然的人化”和“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这些都需要通过人的劳动才能实现,人类再生产着整个自然界,自然经过人的劳动就变成了人化的自然。艺术受生产的普遍规律支配,物质生产是按照美的规律造型的。
(三)美是社会实践的产物。人类的劳动、生活、实践都是社会的,人类长期的社会实践使人成了社会存在物,而且我们周围的感性世界决不是本来就已存在的始终如一的东西,而是工业和社会状况的产物,是历史的产物,是世世代代活动的结果,人们从狩猎过渡到农业,不断的向大自然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即使是日月星辰也已成为人的无机的身体。
5、审美能力的形成和历史发展:(一)人的审美能力是在生产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人在生产劳动的基础上建立了人对世界的实践关系,同时建立了人对世界的审美关系。马克思曾说(略)这段话说明,虽然劳动生产和审美欣赏都有个性特点,但就生产者个人来说,他是作为种族或社会的一员而生产的,他的个体性和社会性是统一的;就劳动产品来说,它满足了生产者个人的需要,也满足了旁人的需要。他的产品体现了人作为社会人的本质,具有社会性;生产者个人可以欣赏自己的产品,别人也可以使用他的产品并欣赏,生产者个人会被别人认识和理解,成为别人存在的延续和补充,成为别人需要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别人对生产者产品的欣赏,反过来对生产者个人也是一种欣赏,因此,审美感受、审美欣赏也是社会性的。人在改变自然时,也在改变自己的主观世界。
“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具有审美能力的大众,——其他任何产品也都是这样,因此,生产不仅为主体生产对象,而且也为对象生产主体。”人类在不断使自然界变为人化自然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发展丰富自己的感觉,包括审美感觉。“五官的形成是以往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
(二)审美能力在审美过程中的重要性:(话略)第一,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只有音乐的美才能激起人对音乐的美感,只有现实的美才能激起人对现实的美感。换句话说,因为有了客观世界的美,才有欣赏者主观方面的美感,这就是审美上的唯物论。第二,并不是不辨音律的耳朵就影响了音乐本身的美。第三,为要感知美,就要培养审美者的主观审美能力,特别是对儿童和青少年,要加强审美教育,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既承认了美的第一性,又承认了美和审美感受力的辨证发展关系。审美感受力是在社会性的欣赏中形成和发展的,是一种社会人的感觉。马克思还说明人类是由需要的感觉力走向思维和审美的感觉力的。
人的审美能力的形成,首先要有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其次还要有从对象感受本质的感受能力。而这两个条件的形成都需要实践。
6、手稿对解决一些重要美学问题的方法论启示:(一)对理解美感和艺术起源的启示。人类实践活动的初期,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是同时进行的,是互相联系、密不可分的。客观世界对于人,既是部分的作为实用的对象,同时又是部分的作为艺术的对象。事物的两种属性是结合在一起的。(先适用后美观,有用即是美)审美感觉不仅因历史发展呈现出的时代性和阶级性,也因民族和地域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由于空间和时间上的差异性,审美感觉的内容和能力是不同的。
(二)对理解文艺创作的启示。文艺创作和生产活动一样,都要处理好对象和主体的关系,艺术家存在着三个世界:一是处在于作家头脑中的客观世界(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尺度、美的规律);一是艺术家头脑中的主观世界(艺术家内在的本质力量);一是主观世界对客观世界的形象反映所构成的艺术世界(作家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爱憎态度)。要克服唯心主义(夸大创作的主观能动性)和自然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的倾向(孤立的强调生活对创作的作用)。文艺创作从总体和全局上看,必然反映本质。在生活、世界观和创作的关系上,是生活起决定作用,作家的世界观只在反作用的意义上起决定作用。而这种作用仍然必须遵循生活的逻辑和艺术的规律。还有文艺创作的个性问题:要保住自己的个性,个性受阶级关系制约。
(三)对理解文艺创作和文艺欣赏中主客观关系的启示:创作和欣赏都要求,主观方面的思想感情和客观对象的性质和属性相适应、相切合、相和谐。既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又是对象的人的本质力量化。一个是表现自己的本质力量,一个是直观自己本身。创作:在表现事物的本质和属性时相应的表现人的本质和属性,即使是同一事物,也应注意从事物的不同属性来表现自己的不同心情、思想和倾向。欣赏:人的心情、心境和物的本性和属性也应当是和谐默契的,如“移情说”,物我交感,物我同一,物我两忘。
2.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实或侵权,请联系我们沟通解决。最新官方信息请以湖北省教育考试院及各教育官网为准!
-
182023-03湖北自考本科《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前必背重点(下)湖北自考本科《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前必背重点(下)
-
182023-03湖北自考本科《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前必背重点(上)湖北自考本科《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前必背重点(上)
-
022023-03湖北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核心考点(7)湖北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核心考点(7)
-
022023-03湖北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核心考点(6)湖北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核心考点(6)
-
022023-03湖北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核心考点(5)湖北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核心考点(5)
-
022023-03湖北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核心考点(4)湖北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核心考点(4)
已帮助10w万+意向学历提升用户成功上岸
-
毛泽东思想概论
培训优势:课时考点精讲+刷题+冲刺,熟练应对考试题型。全程督促学习,安排好学习计划。 毛泽东思想概论...自考培训 -
英语二
本课程既是一门语言实践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重要素质课程,它以培养学习者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为目标,使他们在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够使用英语进行有效的交流。 英语二...自考培训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本书包括两个部分:自学考试大纲和基本原理。主要内容有,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发展,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社会主义社会及其进程,共产主义社会及其进程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考培训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科学性、知识性以及实践性和修养性。它包罗政治、思想、道德、心理本质、学习成才和法律本质等内容,指导和回答大学生在人生、抱负、信念等方面遍及关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自考培训 -
中国近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依据中央审定的普通高等学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编写大纲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结合自学考试的特点设计了十章,集中讲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一直到200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160多年的中国近现代历史。 中国近代史纲要...自考培训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随时获取湖北省自考政策、通知、公告以及各类学习资料、学习方法、课程。